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49章 養士的時代性(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7440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35

    不僅僅是呂不韋,還有被始皇帝扶植起來對付呂不韋的嫪毐也是如此,嫪毐被封為長信侯,以河西太原郡為其封地,雍城的一應事情決於嫪毐,宮中事無大也均決於他,家中童仆賓客多至數千人,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賓客舍人也有千餘人。

    呂不韋因為嫉妒嫪毐能力過人且深受太後賞識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派人向秦王告嫪毐與太後***太後與嫪毐決定趁秦王不在鹹陽的時機鏟除呂不韋,在秦王去壅城舉行冠禮時,嫪毐按計劃用秦王與太後印信,引導其僮仆門客和軍隊動政變,要誅殺呂不韋。想不到呂不韋樹大根深,勾結楚係勢力昌平君、昌文君領鹹陽士卒與嫪毐爭鬥,兩軍戰於鹹陽。呂不韋假冒秦王下令:“凡有戰功的均拜爵厚賞,宦官參戰的也拜爵一級。”嫪毐軍數百人被殺死,嫪毐也深受重創。嫪毐的軍隊大敗,與死黨倉皇逃亡。

    這兩個家夥在始皇帝不在的時候在都城鹹陽折騰出這麽大的動靜,其中的危害多大想來隻要腦子不是太傻的皇帝都會看的出來,同時也都不會容忍他們。

    最終結果自然不用多,權勢滔的兩大權臣相繼被幹掉。

    雖然陳豨作為遠不如上述那幾位那麽凶殘,甚至可以完全沒跨過那條警戒線,但是畢竟你已經有了這樣的行為,作為帝皇的劉邦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心性上麵,感性的認為你是忠臣,就算養了那麽多食客也不會造反。

    其實真要起來,劉邦在這些事情方麵和始皇帝有很大的相似,尤其是集權這一塊。

    諸侯王的事情,劉邦就是繼承了皇帝這個大一統的概念,而摒棄了周王室延續下來的分封製度。哪怕是當初那幾個不得不妥協分封的諸侯王也在事後被他一一清理了。

    而在針對養士這一塊同樣也是如此,不可能縱容這種風氣的展,對於中央集權,社會穩定是有害無利的。

    不過,把話題扯回來。不這個事情究竟是對是錯,是順應時勢還是逆轉潮流,反正事實已經擺在那裏了,陳豨就是獲得了大量食客的擁護,可見其為人處事、人格魅力對於‘收心’這一塊也是很有一套的。

    起來,劉邦和項羽鬥了4年,英布從反叛到被平撐了不到1年,韓信彭越更是胎死腹中,而陳豨和劉邦鬥了年。

    其中固然是有大局上的因素,剛剛了劉邦從一開始就沒準備留下諸侯王這麽個遺留產物,那不過是楚漢打完之後那些諸侯勢力強大,在地方上也有聲望,功勞也不,直接卸磨殺驢終究不好,而且當時也需要緩一緩消化下整個中原,所以才有了暫時的妥協,有了幾大諸侯王的存在。但從根本上來,劉邦從分封他們的那一起就已經開始策劃端掉他們了。

    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反叛可以就在劉邦的預料之中,平定起來自然輕鬆。而陳豨卻是韓信的親信,真起來就是他的反叛並不在計劃之中,相對來自然可以掙紮的久一點。

    但是反過來,陳豨要是沒有那樣的群眾基礎,也不可能堅持那麽久,畢竟要知道平定陳豨叛亂的陣容可是非常恢宏的,從劉邦開始,張良、陳平、周勃、樊噲、灌嬰、夏侯嬰、曹參、盧綰、柴參、驪尚、勒忻、傅寬、郭蒙、趙堯。這陣容簡直可以跟彭城、垓下相比。

    那麽回過頭來,陳豨這樣的一個人物,對於黃巾義軍這些農民起義的士卒來,可以是很容易就將他們收攏,這也是王黃為什麽這麽有信心的不怕那幾個能夠搞什麽大動作的原因了。(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