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3章 榜樣與盲從(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748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35

    百姓看到後對此感到奇怪,還有這麽好的事情?上有掉餡餅?抱著這樣的懷疑,一下子完全沒有人敢去搬木頭。於是商鞅又:“有能力搬木頭到北門的人賞五十金。”

    終於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搬了木頭,商鞅很果斷的就立即給了他五十金,通過這件事來表明不欺騙百姓。最終變法的法令有效的實行了下去。

    這個事件造成的影響自然是無需多言的,其中的道理和眼下的情況難道不是很相似嗎?

    至於關於一些頂尖的能人也是有這樣心態的例子,前麵多少已經提過了,不過提那個案例的時候所介紹的並不是這一個道理,而是在明需要禮賢下士的道理。

    這個例子就是著名的燕昭王求士,千金買馬骨,黃金台拜將。

    前麵的是燕昭王禮賢下士,任人唯賢,所以人才爭先恐後集聚在燕國,才有了樂毅伐齊的輝煌。

    事實上燕昭王收拾了殘破的燕國以後登上王位,他禮賢下士,用豐厚的聘禮來招募賢才,想要依靠他們來報齊國破燕殺父之仇。

    然而光是嘴上喊喊人家就回來給你做事?誰知道你的真的假的?講道理,招賢納士哪個君主不喊?有幾個是真的去做的?屁顛屁顛跑過去,你就給個地方官縣令還是什麽鬼?

    (耒陽縣令龐統,新都縣令法正…………)

    對於這個情況,燕昭王也是無奈,於是他就去見客卿郭隗先生,希望他能夠幫自己想辦法。

    於是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這個就是老套路了,春秋戰國的時候那些人不會直接激烈的明自己的觀點,而是通過一個寓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有這樣又一個緩衝的空間,上位者聽起來也會覺得容易接受。

    故事很簡單,曾經有一位國君,他非常欣賞書上描寫的那些千裏馬,但沒有親眼見過。他給了一個手下人一千兩黃金,讓他去購求一匹千裏駿馬回來。這個人便訪求國中所有養馬的人,但始終找不到。有一,他見到一群人圍成一圈在議論歎息,便走過去問究竟。原來恰好有一匹好馬不幸病死,大家覺得可惜,對著馬的屍骨歎息。這個人便用五百兩黃金把這匹馬的屍骨買了下來,眾人都感覺奇怪。這個人回國見到了國君,國君一看,非常怒,指責道:“我讓你買馬,你買匹死馬回來,有什麽用處?你怎麽知道它是千裏馬?真是沒用的廢物!退下!”可這個手下人卻:“大王您不要怒,請讓奴才把話完再處罰我。我之所以買這匹死馬,正是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寶馬良駒。您想,我這個舉動大家都感到新鮮奇怪,一定會紛紛議論,互相傳。連死了的好馬都這麽被君王看重,更何況真正活著的寶馬呢?所以您不要著急,我保證不久就會有人帶著千裏馬送上門了。”結果不到一年,國內是凡有好馬的人都紛紛來參見國君。

    完郭隗就了,就像故事裏那個大王一樣,你要招賢要找千裏馬,先從我這個沒有什麽本事的馬骨開始;你對我這樣沒啥能力的人都當賢人尊重,那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

    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台,堂號為“尊賢堂”,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結果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因此強大起來。

    所以,在此之前樂毅他們蹲哪去了?不知道燕昭王求才?問題是雖然知道你要求才,卻不知道你丫的是不是認真的,是不是真的會重用我,貿然屁顛屁顛去投靠不太好吧!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