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73章矛盾問題(2/2)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574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0

    如果純粹黃金台的典故,燕昭王征召的那些賢者名士都屬於這其中,可要登台拜將的事件自然是樂毅無疑。

    樂毅是名將樂羊之後,才學出眾,深通兵法,曾被薦為趙國官吏,為了躲避趙國內亂,便到了魏國。他聽燕昭王禮賢下士,隨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禮相待,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順便青玉案也是同樣出自這個事情,據是燕昭王賜宴的地方。,所謂傳觴就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古代名士酒席上喝酒自然少不了拽文比學術,著名的曲水流觴就是如此,乃是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後來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麵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這種傳統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據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流波'。“傳世的下第一行書就是王羲之在這種酒宴上麵所作。

    之所以這兩者聯係起來,其實還有鮑鴻不知道的典故,那是李白所言,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不過隻得一的是,大家都知道李白的政治,雖然這個詩詞是恢宏磅礴,可以是極好的,問題是這詩本身立場就有問題,屬於********當朝皇帝可不是他投靠的永王李璘,你丫的把他對你的提攜成燕昭王對待那些人一樣,意思是要給永王打下一片燕昭王的基業?要把當朝陛下當成齊國一樣吊打?

    事實上也是如此,永王李璘起兵造反,最終也使得李白的政治失意,不得不流連山水乃至是尋仙問道,白了就是他這個用典其實是有問題的。

    話不多,既然黃金台拜將是將校第一,那麽這個傳觴青玉案就是文臣第一了。

    這個主要就是鄒衍和劇辛之間的選擇了。

    鄒衍是陰陽家,側重於學術方麵,主要學是五行學、“五德終始”和“大九州”,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事”,當時人們稱他“談衍”,又稱鄒子。他活動的時代後於孟子,與公孫龍、魯仲連是同時代人。著有《鄒子》一書。

    劇辛則是法家代表人物,還能兼職領兵打仗,在燕國,劇辛實行一定的變法圖強,所以後來燕昭王的國力才會如此之強。

    在這方麵,鮑鴻偏向於相信劇辛。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幾個人貌似已經亂入出來過了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