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58章 均田 井田(2/4)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782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43

    鮑鴻是上帝視角,有了五千年曆史經驗的積累,就算隻是紙上談兵,但是對於宏觀當麵的輕重好壞還是能夠明了的。

    而曹老板則是實實在在的‘英雄’人物,各方麵能力都非常厲害,自然清楚政務方麵的重要性。否則在曆史上也難以奠定足夠的民生底蘊去接納大批青州黃巾,而沒有這批青州黃巾的優良兵員,後麵的一切也都可能改寫。

    “那旁邊王莽新政如何?”董卓也開口提出了一個人物,“當初王莽是篡位而立,雖然掌握權勢,但是社會結構,土地兼並已經穩定下來,他的新政觸犯那些人的利益,即便是商鞅也是拚著身死才成功確立下來。如今作為義軍的存在,如果驅逐地地方豪強,全部清洗之後推行新政會如何?”

    “不如何!”曹操不屑道,“若是製度改革能夠如此一蹴而就那就好了!”

    “如仲穎兄所,若是完全按照理想的情況展,的確是能夠在短期內穩定黃巾軍軍心、民心,但是土地徹底國有就是從根本上斷絕了私人、家族、世家、門閥的展,時間一長,必然會落後於人。”曹操繼續道,“當然,在初期情況下或許會因為這點土地政策而吸引不少的流民,但是那又有什麽用?土地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哪怕是所有土地都有效利用又如何?除此之外的其他勢力會容得下他嗎?你會容忍世代相傳的土地歸為國有,轉而去承租朝廷的田畝嗎?”

    王莽的土地政策和太平國朝田畝製度之間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不過相較於當今固化的土地兼並局勢,這兩種政策在短期之內都能夠大幅獲得民心。

    此外還有封建社會正常形式的土地製度以及秦朝功勳製度。

    土地兼並,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土地兼並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大地主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災年,地主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

    土地兼並往往在一個朝代的後期表現突出,它是封建經濟展的結果,是地主土地私有製和地主階級力量增強的表現。

    封建社會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造成土地兼並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權的軟弱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王朝末期土地兼並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當土地兼並嚴重時,兩種矛盾突出起來。一是農民與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國家同地主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展將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製兼並的措施,使兼並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二是直接導致農民戰爭的爆。

    當然,這裏麵的問題矛盾之所以尖銳突出,白了就是因為土地是有限的,大地主大豪強越撈越多,越撈越多,全都到他們手裏了,那老百姓就隻能租他們的田種了,那個租金就是他一張嘴定的了,這樣一來,雙方之間的矛盾就形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