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八章 胸懷大誌張煌言(1/2)

作者:任國成字數:6342更新時間:2019-03-10 05:39:05

    任思齊在劉德福家裏安置後,第二一早便去拜訪張煌言。

    張煌言去年八月鄉試中舉,由於北方戰亂不休,便沒有去京師赴春闈,而是準備安心讀書,等北方安定下來後再去考取舉人功名。張煌言十六歲考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可謂少年得誌、意氣風。既然他隻有二十二歲,自然不急著去考進士,而是在父親的告誡下安心讀書。

    張煌言的父親張圭章也是舉人功名,曾任山西鹽運司判官、刑部員外郎。後北方戰亂,闖賊流寇禍亂中原,滿清韃虜屢次破關搶劫,張圭章不願為官,便回了家鄉。他並沒有回到鄞縣老家,而是在杭州西子湖畔買了一座宅院,準備在風景秀麗之處安享晚年。

    張煌言是一個胸有大誌之人,他允文允武,酷愛兵法,並非是隻知死讀書的書生。每日他都不明就起來,在庭院中耍上幾趟拳腳,再練習一下劍術。等明後,吃過早飯,他會再練習射箭。

    張煌言考取秀才的時候,是崇禎八年。大明外有滿洲人不斷騷擾,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可謂是內外交困。崇禎皇帝急需人才,於是下令,考取秀才的考生要“試經義後,試射。”可憐大部分考生皆是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哪裏射得了箭?所以紛紛麵露難色。唯有張煌言手持強弓,連射三箭,箭箭中靶,令圍觀考生驚歎,令考官一致點讚。

    張煌言的誌向並非僅僅是考取進士為官為宦,而是立下了蕩清宵、中興大明的宏願,故而每日堅持練習武藝,熟讀兵法。

    這,張煌言剛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在庭院中練習射箭時,聽家中下人傳報,有鄞縣同鄉任思齊來訪。

    聽到任思齊的名字,張煌言眉頭皺了幾下。這任思齊原先是堂妹的未婚夫婿,也算自家的親戚,十五歲就中了秀才,考中時的年齡比張煌言還,張煌言對任思齊的學識還算佩服。可沒想到兩個月前,任思齊竟然犯下殺人之罪,功名丟失被下了大牢。

    對堂妹和任思齊的退婚,張煌言不便表意見,畢竟張蒹葭是自己堂妹,若是任思齊被處死,張蒹葭就算未婚先寡,勢必會影響再次的婚姻,張煌言也不願看到堂妹遭遇這樣的不幸。

    後來他又聽了任思齊越獄潛逃,任思齊洗刷罪名恢複清白身的事情最近幾日才生,還沒傳到張煌言耳中,故而他對任思齊的來訪很是驚訝,任思齊一個逃犯怎麽就敢大搖大擺的來到府上拜訪?

    不過對方到底是鄉親,又曾是自家的親戚,張煌言想了一下,還是讓下人把任思齊領了進來。

    任思齊在張府下人的指引下,來到了張煌言居住的院子,就見到張煌言正對著靶子射箭。

    “啾”“啾”“啾”張煌言短時間內連續三箭,箭箭射中三十步外的靶心。

    “蒼水兄好射術!”任思齊鼓起了掌,他早就聽張煌言善射,今日才見到了張煌言的射技。

    “你不是慣於走馬章台嗎,也懂箭術?”張煌言手撫弓背,微帶嘲諷的道。他胸有大誌,對任思齊往日眠花宿柳的行為很是看不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