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1/2)

作者:任國成字數:7696更新時間:2019-03-10 05:39:41

    南京兵部衙門

    兵部尚書史可法正和來訪的前禮部侍郎錢謙益攀談。

    南京是大明的陪都,雖然各種衙門一概俱全,基本上和北京相同,可大多數官員都是閑差,多是政治上的失敗者被打到南京養老,但是地位卻不低於北京相對的衙門。

    南京六部,以兵部為,兵部尚書史可法實際上是南京文臣的領。整個南京掌握實權就是兵部尚書、南京守備太監和提督南京軍務的勳臣。

    若是太平時節,南京的官員們自然是清閑逍遙,可眼下大明國事如火如荼,北方半壁江山已落入闖賊之手,就連都北京恐怕也已經被闖賊攻下,他們的崇禎皇帝下落不明,這讓南京的地位一下子重要起來。

    北京若是淪陷,那麽南京將由陪都順勢變成大明的都城,南京衙門一應俱全,可以直接掌控整個大明。

    可問題是皇帝在哪裏?

    早在三月初,朝廷就向四方出勤王的聖旨,闖軍從陝西出渡過了黃河,整個山西都被闖賊攻下。

    接到勤王的聖旨後,史可法立刻下令召集江南各地的軍隊,趕往北京勤王。可是史可法在瓜洲呆了將近一月,各地的官兵卻來的非常緩慢,近一個月的時間聚集的軍隊還不到兩萬。

    就在史可法不管不顧,決定就帶著這兩萬軍隊趕往北京之時,一個消息從北方傳來,那就是北京已經陷落。聽到這個消息後,史可法仰長歎,當即就停在了瓜洲。

    北方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有的崇禎已經從北京逃了出來,有的崇禎殉國,太子及諸王卻已經逃脫,正在趕往南京的路上。

    消息接二連三,史可法不知道該相信那個好。若是崇禎能逃到南京,那他當然還是大明的子。若是崇禎殉國,那麽理應由太子或者崇禎的其他兒子繼承大統。

    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麽久,崇禎還未逃過來,看來殉國的可能非常大。

    一開始有傳言崇禎已由海路乘舟南下,南京的其他官員們一個個的也喜形於色,奔走相慶。子還在,則大明國事還有可為!

    可是很快原大學士魏紹乘從北京逃出,證實了崇禎已於三月十九日在煤山上吊,而崇禎的三個兒子都被闖軍俘獲,未能逃出北京。

    既然崇禎和他的兒子都沒於闖軍,那麽隻能由旁係藩王即位為君。

    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恒王都避難淮安,離南京很近。從血統上來,自然是福王最近。老福王朱常洵和崇禎的父親是兄弟,福王是崇禎的堂弟,兄終弟及繼統最為適宜。

    早在數日前,淮安巡撫路振飛就寫信給史可法,謂“倫序當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史可法當然知道福王繼統更為適合,可是南京的大臣中有著很多的反對意見。其中以前禮部侍郎錢謙益為的東林黨人反對最為強烈,這讓史可法猶豫不定。

    今日錢謙益來訪,就是勸史可法放棄立福王朱由崧,改立潞王朱常淓為帝。

    “牧齋兄,國事如此,宜早定帝位穩定人心,福王乃先帝堂弟,兄終弟及,繼位最為適宜。”史可法緩緩對錢謙益道,麵前的錢謙益雖然現在沒了官職,可他曾經做過禮部侍郎,現在更是東林黨的領,南京的很多官員如兵部侍郎呂大器、戶部尚書高宏圖、右都禦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薑曰廣都以錢謙益為,這讓史可法對他的意見不敢輕視。

    “道鄰兄的意見謙益不敢苟同,”錢謙益搖搖頭,對史可法道:“國事如火如荼,自然應該立一位賢明的君王,福王貪婪、****、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以藩王之位幹預有司,其惡名眾所周知。我大明國事如此之艱,正是君王奮之時,而潞王雖然倫序稍遠,可其賢明,堅毅,正是我大明中興之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