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五章 重拳出擊(1/3)

作者:閃爍字數:6814更新時間:2021-03-13 11:31:30

    .第八十五章重拳出擊

    有的時候,把敵人想像得過於強大也不是好事。

    雖然美國搞出了“愛國者”、等耳熟能詳的防空係統,nmd與bm獨步全球,但是美軍比任何軍隊都依賴主動進攻,即把威脅消滅在地麵上,阻止敵人的戰鬥機升空作戰。

    即便敵機已經升空,美軍的防空主力也是各種先進戰鬥機,而不是防空導彈。

    形成這種局麵,不是美軍不重視防空,而是美軍從未遇到過真正的對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即便在美軍輸得最慘的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中,對手的空中力量也非常有限,最多隻能進行要地防空,對美軍的地麵部隊沒有威脅。蘇聯解體後,美國的軍事優勢更加明顯,別說轟炸美軍的地麵部隊,能在空中挑戰美軍的對手都不多。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裏,美軍從未遇到過有威脅的空中力量。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再到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從來都是美軍的戰鬥機與轟炸機主宰天空,用炸彈與導彈把敵人消滅在地麵上。

    沒有對手,自然沒有需求。

    美軍在f-22a與f-35中做出的選擇,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最初的時候,美軍打算采購等量的f-22a,逐一替換f-15,以此抗衡日漸強大的蘇聯空軍。f-22a研製成功前,蘇聯解體後,美軍突然現沒有一個需要上千架f-22a才能擊敗的對手,把采購數量砍掉一大半。到最後,f-22a的采購數量,由最初的六百多架猛減到一百八十七架。

    如果f-35能在二零一五年順利服役,在二零一七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f-22a機群的規模還會減少到一百四十三架。

    雖然f-22a在幾經改進之後,具備了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而且f-35的研製周期一再延長,預計采購價格也一再攀升,但是美軍仍然把資源放在f-35上,美國國會也一再否決了增購f-22a的預算案。

    在美軍看來,即便隻有一百四十三架f-22a,也足以擊敗任何對手。

    問題是,並非所有地方都能部署一百四十三架f-22a。在很多時候,美軍仍然得讓已經服役三十多年的f-15充當主力。

    西太平洋地區,隻有三座基地能夠部署f-22a,即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衝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日本本土的厚木空軍基地。

    安德森空軍基地離朝鮮太遠,隻能作為f-22a的轉駐場地。

    在嘉手納與厚木,最多隻能部署六十架f-22a。

    這點力量,能夠支撐起整個防空網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如果沒有部署在韓國的f-15c機群,聯軍早就喪失製空權了。

    強烈的進攻意識,即讓美軍在戰鬥中表現得咄咄逼人,充分有效的利用了製空權,也讓美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顯得非常被動。

    如果不能把敵人消滅在地麵上,就得與敵人在空中決鬥。

    現實正是如此,美軍不可能轟炸中國本土的空軍基地,也就無法把誌願軍空軍消滅在地麵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