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五章 帝王心術(二)(1/2)

作者:朱藤紫驄字數:5984更新時間:2019-03-10 07:34:02

    景雲叢與李進忠素少來往,隻道他因扶持兩朝皇帝有功,曾屢被委以軍職,心下並不以為他知兵,聽了他這番話,不由得吃了一驚,下意識地點頭表示同意。

    皇帝眼見李進忠正一步步在自己的引導下步入彀中,心中得意,表麵卻焦急地問道:“既然用兵不行,晉國公可有更好的法子捉回張諒?”

    李進忠也有自己的盤算,不急不緩地答道:“自太宗朝宜安公主始,本朝曾屢降公主與吐蕃和親,老臣聞聽陛下登極後也欲行和藩之事,如今何不仿效前朝,借和親與吐蕃修好,暗遣勇士隨使臣一同前往邏些城提親,爾後尋機將張諒一舉拿下,如此一來可解西南兵戎之禍,二來可收靖宮之功,豈不善哉?”

    到得意處,他竟從懷中掏出那串向不離手的碩大佛珠,在手指間不停地撚動起來。

    皇帝情知李進忠心裏打的什麽盤算,先不忙破,轉臉問柳毅道:“柳先生有話嗎?”

    柳毅見皇帝和李進忠由靖宮陡然言及外藩,心知此事非同可,早已暗自將其中的種種利弊得失及可行與否反複掂量過,聽到皇帝垂問,遂拱手答道:“臣以為晉國公所言極是。南境不寧,自先皇一朝由來已久,究其根由,實因吐蕃常懷覬覦我河隴之心,欲趁我北方叛亂,兵力不足之機,強行將河隴兩道吞並入其版圖。陛下前幾日曾對臣談及北掃叛亂,南和外藩的宏圖大誌,現如今正可自吐蕃做起。前朝昆陽公主出降吐蕃,曾換來了南境近二十年的和平安寧,晉國公建言以兩國結姻為契機修好於吐蕃,確為可用之良策。隻是倘借和親之名行抓捕之實,其間稍有不慎,恐易使吐蕃心懷怨望,反有違修好之初衷。

    據臣所知,吐蕃素有卑強淩弱之習。一家之中,往往年少之子昂闊步於前,年老之父低眉順目在後,與禮儀文明之邦相去甚遠。一味地示弱修好,隻會遭其輕視,難達所願。依臣之見,莫若軟硬皆施,令備邊大將盛陳兵儀於靈、歧之間。以兵鋒恫之,同時派出使臣前往修好,以誠意感之,如此方可使蠻夷之人既敬且畏,不致擅動。

    至於擒拿張諒的地點,臣以為在吐蕃境外更為穩妥,畢竟納悉摩手握重兵,和張諒又是姻親,他一旦現張諒被捉,用起強來。隻怕吐蕃讚普也奈何不得他。臣智識所限,言語不周之處,請陛下及諸位大人指正。”

    李進忠聽柳毅論及的盡是些他眼中的所謂細枝末節,對他提出的與吐蕃修好、借機捉拿張諒的大計倒是持讚同之議,更加誌得意滿起來,大度地笑道:“柳兄謀劃周祥,百密而無一疏。皇上,如按柳兄所言行事,老臣之計必可大獲成功。”

    皇帝眼見火候已到,遂道:“軟硬兼施。防患於未然,柳先生可謂是深謀遠慮。目下張氏殘黨之所以在其主子死後仍然負隅頑抗、倒行逆施,皆因有張諒遠在異邦,可堪指望。出使吐蕃。不僅事關我朝與外藩修好、安定西南之大計,更擔負著捉拿張諒,消弭宮患的重任,依眾卿看,滿朝文武之中,差何人前往。方能不負使命呢?”

    李進忠嘿嘿一笑,道:“老臣以為中書侍郎林樹頗有膽略,可堪此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