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一章 靖宮差房(一)(1/2)

作者:朱藤紫驄字數:5622更新時間:2019-03-10 07:34:05

    心中雖替父親感到委屈,畢竟坐在麵前的是自己的夫君,景暄收攏心神,開口道:“聽陛下如此,相較之下,臣妾以為柳先生的主張更加切中了此事的要害:與吐蕃和親修好非但不宜停罷,反應盡力促成。”

    “愛妃所言正與朕不謀而合。”皇帝眼裏放出光來,“朕反複思量,本對李舒為何於此時一反常態做出如此不明不智之舉深感困惑不解,方才聽愛妃言及李舒生母心腹之人竟嫁入張氏門中,又將此事與最近朝廷、宮中接二連三生的事情聯係在一起重新想過,得出的結論也在於此。”

    “臣妾願聞其詳。”景暄幾乎從未見過皇帝為了一件事而喜形於色的樣子,反倒起了好奇心,想先聽聽皇帝究竟從納珠嫁給張諒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麽來。

    “這就要從兩年前東都複陷落於叛軍,李舒代朕為下兵馬元帥起。愛妃有所不知,依本朝成例,皇子命帥,多為遙領,並不實際掌軍。即使朕當初以儲君身份為帥之時,也在兩京收複後便不再親自率軍,而李舒在率軍收複東都後以種種理由拒絕交出兵權,每有征伐必親自臨陣,在軍中廣樹黨羽,引起了父皇的憂慮,遂於一年前重新任命景公為副元帥,削奪李舒兵權。朕繼位後,更將李舒遠貶至江陵。試想以李舒之才智,麵對如今自身之窘境,不知息事寧人、明哲保身,反倒將朝廷派往外藩的和親使節,朕的長子軟禁於江陵,他的目的究竟何在?”

    見景暄凝神聽得專注,皇帝抿了口釅茶,繼續道:“朕原先對李舒反叛之並不相信,倒有幾分讚同柳先生的分析:李舒欲以此舉阻止胞妹遠嫁外藩,從而避免使他們母子骨肉分離。但方才從愛妃口中得知李舒母子與張氏一門早有勾連後,朕轉念一想,李舒倘欲要朕改變初衷。另嫁他人,完全可以直接上章勸諫,甚或親自進京向朕麵陳原委,全然不必如此貿然行事。引來朝廷對他的猜疑和關注。據曾慶則隻身回京麵奏此事的詳細情形,江陵王隻邀請睦王在江陵城中暫歇兩日,從此再不現身,而他們一行也被李舒的手下人告知待到江陵王出城狩獵返回後親自為睦王餞行,才準他們離開。李舒以如此隱晦的方式正是想引朕誤以為他是出於顧惜兄妹親情才行此下策。而朕也險些中了他的這番設計。”

    景暄脫口道:“臣妾愚鈍,未能領會聖意。陛下可否得明白些?”

    皇帝不無自得地解釋道:“李舒既留適兒在江陵不放,又不向朕明陳原委,進退皆為自己留下了回旋餘地,正是他的心懷叵測之處。無論朝廷是剿是撫,到了危急關頭,他都可以不忍胞妹遠離這同一個理由狡辯保身,而當朝廷將關注的焦點轉向江陵時,他的真正目的已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悄然實現了,那就是阻止適兒按時抵達邏些城。使吐蕃誤認為我朝怠慢無禮,進而引南境不安。柳先生是在不知李舒母子與張氏一門早有勾連的情形下做出的判斷,自然中了他的奸計,而如按晉國公之議對江陵城兵圍剿,兵馬一動,邏些城必得到消息,和親修好一樣要化為泡影。李舒這回著實給朕布下了個難解之局呀,若論他包藏叛逆之心,一點兒也不為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