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第13章 上山打獵(1/3)

作者:鋼城小草人字數:6306更新時間:2020-12-30 19:19:37

    閑暇時,李燁跟齊叔談起縣衙來收賦稅的事情,心中難免有些抱怨起來。但齊叔知道李燁講的都是現實,沒有什麽好解釋的。但齊叔還是告訴李燁不是因為縣裏或者州裏不作為,而是這個事情在朝廷上出現了問題。

    齊叔告訴李燁,這次到縣裏拜訪幾位老友,聽老友講:縣裏今年初就已經將縣裏受災的情況,回報給州府了。州府也很重視,馬上上報給朝廷,本來是有希望減免海州今年的稅賦的。

    但是被朝廷上發生的一件事情耽擱下來:因為當今皇帝尊奉佛教,鹹通十四年(公元八七三)三月廿九日,遣使到法門寺迎接佛骨。群臣多次上疏諫阻,甚至有人言稱憲宗即因迎佛骨而駕崩的。皇帝不聽,聲稱:“朕生得見佛骨,死亦無恨!”於是,廣造浮圖、寶帳、香輦、幡花、幢蓋,皆以金玉、錦繡、珠翠裝飾。從法門寺至京城三百裏間,道路車馬晝夜不絕。四月八日,佛骨迎至京城,以禁軍兵仗為儀衛先導,伴以公私音樂,彩棚夾道,綿延數十裏,念佛之聲震天動地。其儀仗之盛,過於皇帝祭天之時,遠為元和迎佛骨所不及。皇帝親臨安福門,頂禮膜拜,賜僧徒及京城耆老曾親見元和迎佛骨者金帛。佛骨迎入宮中,三日後出置於安國崇化寺。自宰相以下百官競相施舍金帛,不知其數。皇帝遂下製赦中外囚徒。

    事情到了這一步,今年海州旱情(其實是整個河南道都受到了幹旱的影響)減免賦稅的事情便沒有大臣再提,事情到此便不了了之了。李燁知道事情的原委,感到非常的無奈,朝廷袞袞諸公為此事,而舍棄天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讓李燁想起老子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因為齊叔帶回來武器、弓箭的原因,師弟們練武的熱情高漲許多,幾天下來,紛紛要求除外打獵,在征得齊叔與母親的同意後,李燁第一次外出狩獵便成形了。外出狩獵一共師弟七人,齊叔因為腿腳的原因不方便與李燁一同上山狩獵。外出狩獵的地點選在村子東南麵十幾裏外的蒼梧山(後世稱為雲台山)旁的猴咀山上,那裏風景優美,最主要的還是聽說那裏野味眾多。

    師弟七人早早的就來到蒼梧山腳下,山路蜿蜒,不寬的小徑,兩邊青草、野花、樹木,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那青蔥的草兒,或齊膝、或隻跟腳麵高度一樣。李燁隨手摘了幾根野草,把它們編成一頂小帽,插上幾支野花,遞給在花叢中追逐蝴蝶的小師妹丁怡。一行七人一邊打邊鬧一路上行,幽徑獨行,樂趣無限。

    山上獵物不少,五彩斑斕的錦雞、狡猾迅捷的野兔、敏捷可愛的山鹿讓師弟們大呼過癮,不多一會便射到七八隻野味。李燁與師弟們一路追尋獵物的蹤跡來到半山腰深處。半山腰上雜草叢生,樹木長得蔥蔥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擋住了大部分陽光,偶爾有幾縷陽光像利箭一樣,穿過樹梢,射在草地上,山風吹過,光點時隱時現,像一粒粒金子在草葉上跳動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