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章 再問(1/2)

作者:煙頭不滅字數:4348更新時間:2021-03-17 07:00:43

    麵對李老爺的突然再次發問,楊銘也並不奇怪,從他開頭的那時起其實這便是注定的。

    翠雖然和他並不熟絡但是畢竟也是一個共同經曆了一場風雨,偶有鬧也僅僅隻是憑這李嫣然吩咐做事,談不上好惡,讓這麽一個年輕的生命眼睜睜的消失在自己麵前他自問做不到。

    既然要救人便要有手段,一個莊戶子弟的身份最多隻能得到一大碗紅燒肉、半鬥白米的賞賜如果冒然救人興許看在老夫子的麵子上這人也許是救出來了,但是所謂恩情也就斷了。

    畢竟身份是一道巨大的天塹,死了一個仆役對於李家這樣的士紳來不過區區幾吊錢的事情並沒有什麽大不了,而他楊銘乃至於整個楊家或許都會在今後的日子裏受到某些人的打壓,比如李管事。

    但是以讀書人的身份出現那便大大不同,李老爺不僅不會責怪反而也算的上是一樁美談,都到士子風流那位讀書人不過過紅妝走走柳梢頭?

    至於打擊、報複更是無從談起,試想一個管事哪怕了天也不過僅僅隻是一個下人而已,句不好聽的就是高級奴仆,這樣的人難道還敢報複一個讀書人?打死了喂狗即使鬧到縣城老父母那裏隻怕也是雲雲了事。

    畢竟,讀書人不搞讀書人!並且還會維護讀書人!所以才有了官官相護這個字眼,若非如此別人憑什麽維護你?

    因為維護讀書人的利益便是維護天下所有士紳的利益。也是維護自己的利益!

    所以以讀書人的身份出現那也是楊銘沒有選擇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前提,必須得到李老爺的認可。

    得到他的認可不簡單,但是反之卻是一隻潛力股,否則也入不得他的法眼,一個沒有希望的破落戶有一丁兒價值嗎?

    聽到李秀才的發問,楊銘沒有思索,這段話乃是出自論語子張篇第十九篇,乃是子張答孔子問。

    其中的意思便是子張:“士遇見危險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居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這也是評定士的最基本標準,隻不過隨著時間的飛逝和朝代的更迭不同思想的介入使得這些標準漸漸的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也是曆史的必然,無論多麽好的思略或者策論,隻有在適合的場合下才是最正確的,否則終將被淘汰。

    比如梵高的作品,並不是他畫的不好,如果畫的不好自然不會在後世那麽有名,隻是因為他的畫不適合那個年代,或者他的思想過與先進脫離了生存的土壤直到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有了他那種思想生存的土壤所以又才展現在了眾人的麵前。

    李老爺問出這句話便是問楊銘心中其士的定義,畢竟所謂士的定義論語中早已經道出他自然不可能多此一舉,他也可以從楊銘的問答中揣摸出楊銘的性情,所謂字如其人,但是這文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