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零五章 緣由(1/2)

作者:煙頭不滅字數:4698更新時間:2021-04-27 04:55:51

    sh_read();

    劉夫子是翻好意,他實在是不願意看到如果楊銘落榜然後意誌消沉下去,可是旁邊的李道遠可不那麽認為,甚至他覺得楊銘此次進京必然能名動東華。

    “子樂隻待盡力便好,雖這人能屈能伸,但是你也要知曉這時、地利、還有人和!”李道遠微微的笑了笑,看向旁邊的劉夫子道:“夫子隻怕是以己之身度人吧?如果是常人,老夫子所言正該如此,可是對於子樂卻不盡然,本官到很看好此次恩科,指不定門下便要出一位進士高足了!嗬嗬!”

    科舉被稱為進身的階梯,除了李唐之前的舉薦便一直是入仕的主要通道,帝王希望由此廣納下賢才,而讀書人也由此學成賣於帝王之家,可以這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是而才有了東華門唱名的盛事。

    介於科舉,其實就如同後世的公務員考試,不僅需要核實家中三代身份、戶籍還有非常嚴格的舞弊盤查製度,院試乃是由舉人答題,然後由吏部的專人文書重新抄錄由主考、副考評價,是以想要作弊基本上是千難萬難。

    如果想要進士,不僅需要非茶的學識,還需要一定的運氣,考官的喜好、文章的文才,策論的見識以及正確性都會影響到科舉的成績。

    對於這些基本常識,劉夫子作為考了幾十年功名的老學究那是知之甚深,楊銘聰敏、也有一定的學問,雖然近兩個月師從李道遠,從李道遠哪裏得到了其準備傳家的注釋、精義估計是學問有所提高,但是這並不是楊銘能夠一舉奪魁的原因,雖然李道遠乃是正宗兩榜進士出身。

    “縣尊太抬舉這子了,不過為人著也需勇往直前之精神,老夫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反思,為何以前舉試為何屢屢不中,恐怕心謹慎便是最大的原因,凡事都思索著中庸之道,卻不知越是中庸就沒了擔當!哎!”劉夫子聽李道遠一心裏雖然並不是十分讚同,但是會想起自己的經曆卻也找出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不過他卻是非常好奇這縣尊為何如此有把握?要知道楊銘雖然是自己的學生,可是他李道遠也是,這先把大話出來難道他就不擔心萬一楊銘名落孫山之後他這張臉往哪裏擱?

    楊銘其實已經猜出了幾分意思,不過李道遠能夠肯定自然也有八成以上的把握,隻是如今是兩位恩師道理相搏,他這個做學生的自然不好解釋,好在李道遠前來並不是以縣令身份參與,兩人在談吐之時顯然非常隨意權當家常閑聊。

    “哈哈哈!夫子可知子樂為何被那遂州知州舉薦?”李道遠滿臉紅光,他對自己的分析非常有信心,更重要的還是他所謂的時、地利理論、

    道楊銘被舉薦的劉夫子自然知曉一些,不隻是道聽途,三日前楊銘上門拜會之時就一起稟報了,為朝廷立下大功聖上恩賞無可厚非,如果沒有賞賜下來那就不正常了。

    隻是,隻是這恩賞和院試有何關係?如果真有關係的話相對的對於楊銘的出身還有幾分貶義,畢竟不是正宗科班出身,所以就從出身來楊銘的身份尚有幾分睚眥,這裏麵難道另有隱情?

    “還請縣尊道來!”劉夫子如今已經年過花甲,年輕時的浮躁,既然如此他更願意聽一聽李道遠的高見。

    “正如你我所知,子樂乃是因功被舉薦出身,而這功勞中最重要的便是錢財的盈利!”李道遠端起桌上的茶水品了一口又道:“國朝如今不太平啊!就以我蜀中為例,前有大旱,幸賴都江堰之利並未有太大的減產,但是後又白蓮教餘孽興風作浪,官府連戰失望而歸!如今貴州、雲南等地依然如此,那些地方可沒有我府之國的優渥,拖家帶口、遠離故土者比比皆是,赤地千裏易子而食者並不是笑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