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86章 水車的作用(1/2)

作者:煙頭不滅字數:4162更新時間:2021-04-27 04:56:25

    “就拿這水車來吧,你看著水車上麵的水鬥,不斷地翻滾,將河水從河裏翻到下方,你看出來了些什麽?”楊銘看著劉儀問。

    水車雖然並不常見,但是在明朝的很多地方也多多少少有,特別是黃河沿岸最為常見。

    中國自古就是以農立國,與農業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西方還是類人猿的時候華夏人的祖先便開始了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開智,從最原始的自然等待收成,到除草、澆水到了後來甚至對氣候以及地理環境都深入的研究從而在適當的時候種植、以及有效的管理逐漸的形成了一套係統的學科。

    而水利作為農業中最不可缺的一環,各朝政府雖致力於興修水利工程,不論是灌溉渠道或是運河都動員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營建。但是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農業區,至於高地或是離灌溉渠道及水源較遠之地,顯然是無法顧及。於是中國人善用其智慧,發明了另一種能引水灌溉的農具————水車。

    對於水車的曆史民間最早的汲水用具該是“桔槔”。

    在《莊子外篇地篇》中,載子貢南遊,反途路過漢陰時,看到一個老丈人辛苦的抱甕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於是告訴老翁一種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製作方式是:“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掣水若抽。數如沃湯。”也就是用一條橫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掛著汲水的木桶。一端掛著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節省汲水的力量。從抱甕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是水車發明的先軀。

    而水車的發展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中國正式記載中的水車,則大約到東漢時才產生。東漢末年靈帝時,命畢嵐造“翻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又有一三國時魏人馬均也有翻車的製造(《三國誌魏誌》卷二九杜傳裴鬆之注)。不論翻車究竟首創於何人之手,總之,從東漢到三國翻車正式的產生,可以視為中國水車成立的$$,第一階段。

    然後水車的發展到了唐宋時代,在輪軸應用方麵有很大的進步。能利用水力為動力,作出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僅功效更大,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南宋張孝祥〈題能仁院壁詩〉中大讚其曰:“轉此******,救汝旱歲苦。”可見此水車對農事幫助之大。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直到到了元明時代,輪軸的發展更進步。一架水車不僅有一組齒輪,有多至三組,而有“水轉翻車”、“牛轉翻車”或“驢轉翻車”,可以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這項發展。使翻車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車打東漢三國時代發明以來,一直停滯在人力的運轉。至此,利用水力和獸力以為驅動,使人力終於從翻車腳踏板上解放。同時。也因轉軸、豎輪、臥輪等的發展,使原先隻用水力驅動的筒車,即使在水量較不豐沛的地方。也能利用獸力,而有所貢獻。另外。則有“高轉筒車”的出現。地勢較陡峻而無法別開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開發。這是中國水車發展的第三階段。元明之後,中國水車的發展便再沒有多少特出的成就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