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八章 車上遐想(1/2)

作者:叨狼字數:4452更新時間:2021-01-16 19:31:26

    “好好的一場節目,你怎麽來了這麽一下呢?不是說不搞說教,可是到最後不還是說教嗎?”在去往沙關縣途中的車上,蕭瀟有些抱怨地向陳明洛問道。

    “我這是寓教於樂嘛,誰讓他們想要看我的笑話。”陳明洛回答道。

    事實上他也很清楚蕭瀟的本意,她不過是在旅途當中隨便找一個話題跟自己聊天兒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意思。

    而陳明洛之所以在慶祝活動上出了這麽兩道發人深省的選擇題,不過是為了加深自己在同學們當中的印象而已,以證明自己並非隻會搞笑,在對人生的認識上依然高出同輩很多。

    在車上這一路,從糧食問題開始,他聯想到了很多問題。

    在他記憶中的糧食係統改革,和其它一些不恰當的農村政策帶來的惡果,就是嚴重打擊了農村經濟。農民不僅在經濟上蒙受了巨大損失,而且因此喪失了相當多參與市場並擴大市場的能力和機會。

    這不僅使農村經濟蕭條,對於城市經濟也有著很大影響,因為農村同樣是城市工業品的巨大市場。

    八十年代初由於土地承包製度、糧食市場開放,農民有了現金,就成為中國經濟起飛的初始動力,而農民本身也是改革後最早最活躍的商人,由此產生的鄉鎮企業是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生機勃勃的力量。

    而九十年代暫住證、身份證等等強化隔離製度的政策出台,各級政府根據這些強化政策,推出的一些土政策,對進城農民進行盤剝甚至任意抓捕收容,更加上地方政府的超高額人頭稅,一方麵掠奪了農民微薄的一點兒進入經濟活動的原始資金,並增加了人身和財產風險,使得大部分農民在經濟活動中幾乎沒有機會,更不用說像八十年代那樣迅速增加收入。

    另一方麵,農民購買力的大幅度降低,直接影響到城市工業品的銷售,這與經濟蕭條有著直接關係,沒有購買力的人口,絕不會成為市場。

    對比一下八十年代的情況,農民隻要有當地的介紹信,就可以到各地經商而不會有失去人身自由並損失財物的危險,可以說那才是農民大展身手的好時候。

    而另外一些更加關鍵的問題,就是在沒有建立任何形式上的、有效的社會保障製度時,國營企業為了扭虧增盈的目標,造就了數千萬城市失業人口。

    如此龐大的失業人口沒有生活保障,迅速陷於貧困境地,卻造成全社會的不安全感,直接打擊人們的信心。

    與此同時展開的住房改革,則剝奪了城市居民的大量積蓄,醫療製度改革則完全拋棄了原本受益的城市居民,這幾個大動作使得全社會的普通人普遍沒有安全感,不得不節省開支存錢。

    直接的後果就是經濟急劇蕭條、消費減少,造成生產利潤減少,在職員工收入減少,進一步導致了消費減少,成了一個死循環。

    國營企業是否應該裁員增加效率?住房和醫療體製是否要改革?當然是應該的,但社會改革不是玩電子遊戲,老百姓要生存、要吃飯,在人們沒有基本保障、沒有廣泛的謀生機會時,就搞一些大手術,後果必定是令人憂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