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0章(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286更新時間:2021-03-09 07:16:19

    明代的棉紡織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從軋花、彈棉花、紡紗,到織布,以及織好布後染色,都有先進的工具和工藝,比同時代西方絲毫不差。

    那軋花來說,有攪車,是一種腳踏器械,隻要一個人,自踏、自搖、自喂,一日可軋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彈花則有懸弓,將彈弓懸吊在縛在柱旁的彎竹竿頂端,可以省卻時時舉弓之勞,操作極為方便。

    紡紗則有黃道婆改進的腳踏紡車,可同時紡四錠甚至五錠棉紗。至於織布,技術更為先進,羅織、交織各種織布技術非常成熟,有三梭羅、五梭羅、七梭羅各種品種,還能把棉、麻、絲混織,製成各種各樣的布匹。

    若是建立紡織工場的話,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成熟的技術,製作紡織機械,雇傭工人,紡紗織布。有皇家為背景,成立這樣一個紡織工場非常容易。

    但是,這些紡織技術全都是靠人工完成,需要雇傭太多工人,費力費時不說,成本也高。

    朱由檢要做的是發明新的技術取代人力,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這樣才能和江南的棉布競爭,把大量的棉布賣向海外,這樣才能賺大錢!

    蒸汽機等機械在魂遊後世的時候見過,朱由檢看見過蒸汽火車、蒸汽輪船,更看見過更厲害的電動機械,但朱由檢完全看不懂,根本不知道怎麽回事,很多東西想描述都描述不出來。

    也許可以把魂遊看過的一些畫麵寫出來,用以引導科學院這些天才,讓他們往那個方向研究,也許這樣大明可以發明出蒸汽機之類的東西,率先引發技術革命。但要想成功發明出來,還不知道需要多少年,朱由檢根本等不及!

    但是可以利用水力啊!前宋時便有水力紡車,隻不過元亂時失傳,為何不能重新製作出來,取代人力?科學院裏有這個時代最優秀的技術人才,完全可以設計出一套可以利用水力的紡織機械!

    在朱由檢的重金獎賞和未來股權激勵下,宋應星、王徵,還有鄧玉函湯若望等人,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研究。徐光啟甚至連內閣的會議都忘記參加,引得黃立極、施鳯來等大學士十分不滿,還有禦史彈劾徐光啟玩物喪誌!

    他們首先讓工匠把現在的紡織機械打製出來,然後開始研究如何利用水力使得這些機械自動運轉。這些人都是絕頂聰明,很快便發明出來了水力紡紗機,水力攪車,水力織布機,但是織布的效率還是沒有提高多少。

    “我明白了,原來的腳踏紡紗車已經能同時紡四錠紗,咱們設計的水力紡紗機還是四錠,這樣不行,應該重新設計,設計出至少能紡八錠甚至更多的紡紗機。”宋應星道。

    “還有水力織布機,除了利用水力和原來沒什麽不同。織的布太窄,咱們應該設計出織寬布的織布機。而且織布時梭子要靠工人來回扔,速度慢,工人很容易疲憊,能不能設計一種自動來回運動的梭子,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鄧玉函也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