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67章? 都是被逼的(第1更)(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028更新時間:2021-08-08 23:07:03

    明朝是有商稅的,隻不過稅率很低,具體稅率是三十稅一,這是太祖年間製定,從那以後再沒改變過。

    然而明初時,經曆了元朝近百年掠奪性的破壞,再加上元末之亂,實在是百廢待興,各地各省早已商旅斷絕,便是收商稅也收不了多少,再加上朱元璋重農輕商思維,把下百姓定為農軍工士等籍,偏偏沒有商籍。也就是,在朱元璋看來,這大明有沒有商人都無所謂,對商稅自然不重視。朱元璋曾諭戶部,曰:“曩者奸臣聚斂,稅及纖悉,朕甚恥焉。自今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

    從明初就不重視商業,定的商稅極低,到後來一直如此,甚至到了明中期以後,大明各地商貿極其繁茂,江南之地很多人家家資十萬比比皆是,家資百萬為數眾多,家資千萬者也有不少,這些人家之所以這麽有錢,靠的自然是商業貿易。可偏偏,這麽繁茂的商業,朝廷征收不到多少商稅。

    不是皇帝不想,而是沒有辦法。因為這些經商人家,大都有著士紳背景,絕大部分商業都控製在士紳手中。而到了明中期以後,控製朝廷的便是士紳,他們怎麽可能允許皇帝征收商稅?

    而因為士紳們有優免權,便是征收也征收不到他們頭上,隻能從普通商戶頭上搜刮,即便如此,文官們也不允許對商稅稅製進行改革。便是張居正變法,也沒有變到商稅上,沒有試圖改變三十稅一的稅製,也沒有取消士紳優免的舉措,因為張居正知道那根本不可能。

    以至於後來的明朝皇帝,為了搞錢隻能私下派出太監擔任稅使,派往各地進行搜刮。沒辦法,都是被逼的!

    所以當溫體仁提議加征商稅的時候,朝中的官員們便如同貓兒被踩了尾巴,他們生怕朱由檢再像萬曆和啟皇帝一樣,往各地派出大量太監擔任稅使,那樣的話他們還真的沒轍。畢竟太監代表著皇權,各地商戶便是有士紳背景也無力抗衡。

    所以當聽到朱由檢隻在北京城內加征商稅時,這些官員們頓時鬆了口氣,反對的聲音立刻減少了很多。

    在朝廷做官,哪怕再富也得保持清廉模樣,朝堂上的大部分文官在京師根本不會置辦多少產業,他們的主要產業都在地方。而京中大部分產業,大部分商鋪,都是勳貴們在經營。大部分勳貴在遷都之初就來到北京,在這裏兩百多年,盤根錯節,早已控製了北京城的大部分生意。

    對勳貴們利益受不受損,文官們自然不會在意。

    而對勳貴們來,自然也有優免權,他們的田地、商鋪生意以往也是不繳稅賦的,現在朱由檢明顯把主意打到了他們頭上,自然是滿心不情願的。

    然而勳貴也非一體,如英國公等,都有子弟在禁衛軍任職,有的還當上了總兵這樣的高職,這意味著勳貴重掌兵權提高地位的開始,這些人自然不會為了一些稅銀和皇帝作對。而有的勳貴沒落至極,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更沒法發聲了。而勳貴這個群體本身依附皇權存在,惹惱了皇帝,特別是一個年輕的皇帝,自然沒有好果子吃,很多人不得不猶豫,再加上朱由檢隻是權宜之計,也就隻能默認了。至於這些勳貴私下裏會不會有什麽舉動,卻誰也不知道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