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15章 拓土之功(1/3)

作者:任國成字數:8560更新時間:2021-08-21 00:24:58

    張世澤不是孫傳庭嫡係,和孫傳庭也沒有過深交情,自然沒參與孫傳庭的謀劃,但張世澤能夠猜測出其背後的真相以及各人扮演的角色。

    孫傳庭出兵黑山並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拿下黑山賊坐穩三邊總督位置,而是借著黑山賊之手懲治三邊將領,祛除整頓三邊的阻力。而在此事中,李鴻基便是孫傳庭手中的刀。

    一番籌謀後,孫傳庭的計劃基本完成,三邊大部分將領因兵敗被問責,或貶職或下獄,在宣大榆林,再無人能夠對抗孫傳庭的權威,孫傳庭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自然順風順水。

    而此事中,原本對大明並無多大威脅的黑山賊,不過是孫傳庭利用的工具,而數千邊軍將士則是成就大事的犧牲品。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此而已!

    張世澤生於公爵之家,從小讀史,這種事情看過太多,至於公道,至於數千邊兵的性命,更不放在他心裏。他和孫傳庭一樣,也不在乎對錯,隻在乎結果。現在的結果便是最好的。

    沒有上報朝廷,也沒有和孫傳庭說,張世澤直接下令,把俘虜的王嘉胤高迎祥等賊首一律處死,人頭用石灰醃製後送往北京。

    王嘉胤高迎祥等賊首在另一個時空禍亂了半個大明,可是在這個時空,卻沒有成什麽事,沒有給大明造成多少傷害,而朝廷自然也不會在乎他們的生死。

    俘虜的黑山賊首領全部斬殺,普通的賊人則進行甄別,犯過人命罪大惡極者一律處死,普通的流賊則押送回原籍。

    這些流賊絕大部分都來自陝北各地,眼下的陝北正是在張世澤管轄之下,建立了完整的保甲製度,融合這些流賊並無什麽問題。

    至於吸收這些流賊加入軍中,張世澤從沒有這樣想法,延綏軍現在並不缺少兵員,每逢征兵,陝北青壯都踴躍報名,根本用不著吸收這些賊人。

    一戰擊潰黑山賊主力,逃竄草原的黑山賊基本上被平定,張世澤一邊把戰鬥經過報告給孫傳庭,同時派人送告捷奏疏去朝廷。

    按說報捷奏疏應該由孫傳庭聯署,畢竟孫傳庭是三邊總督。但張世澤並非孫傳庭部下,延綏也不在三邊以內,張世澤身為英國公世子身份貴重,自然不會去逢迎孫傳庭。剿賊之功雖不算大,自己一個人吞下豈不是更好?

    在給朝廷的報捷奏疏中,張世澤沒有忘了給李鴻基請功,在擊滅黑山賊之戰中李鴻基雖然作用不大,但畢竟他深入虎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其幫助黑山賊擊敗了三路明軍,為整頓三邊立下功勞,圓滿完成了自己任務,理應給其請功。當然幫助黑山賊擊敗三路明軍的事情,沒法在報捷文書上體現,隻能以其他借口請功。

    張世澤身為英國公世子,身份貴重,自然不會貪一個小人物的功勞。

    張世澤能看出李鴻基野心勃勃,不過並不在意,這樣的底層人物實在太多,算不了什麽,給其一個上升的機會也是無妨。

    李鴻基也是心思靈巧之人,自然明白張世澤的權勢,不論地位還是聖眷,都不在三邊總督孫傳庭之下。雖然李鴻基是受孫傳庭直轄,但不妨礙他向張世澤靠攏,主動給張世澤進言,願意帶兵去黑山。

    “王嘉胤高迎祥等並未傾巢而出,在黑山還留有三四千眾,以王嘉胤駕下紫金梁為首,為的是給黑山賊留下一條退路,當然,也是不舍得拋棄經營了三年的地盤。畢竟在黑山到黃河之間,有他們辛苦開墾的數萬畝田地。

    世子爺,末將建議派兵前往黑山,隻需要兩三千兵馬,便可以擊敗紫金梁拿下黑山,可謂是大功一件。拿下黑山之後,還能繳獲黑山賊積攢數年的財富,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李鴻基建議道。

    張世澤則有些猶豫,草原之上苦寒之地,黑山賊再積攢又能積攢多少?擊敗了黑山賊後,繳獲了眾多的戰馬和物質,黑山賊積累的財富多被繳獲,在黑山又能剩下多少?眼看就要進入冬季,千裏派兵前往黑山,到底值不值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