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8章 計劃被大亂了(第2更)(1/2)

作者:任國成字數:4598更新時間:2021-09-22 22:23:34

    德王及衍聖公府的事情雖然告一段落,但宗室科考,考中宗室培訓,巡察司和清田司的成立,都意味著要在山東繼續呆一段時間。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由檢和洪承疇連日商議,商議巡察司和清田司的編製問題。

    對朱由檢成立巡察司和清田司,洪承疇極為讚賞。雖然大明在各省派有巡按禦史,督察院和吏部也負責對地方官員考察,但是巡按禦史畢竟隻是一個人,督察院和吏部也遠在京師,對地方官吏的貪腐,朝廷實在是無力控製。

    明初的時候還好一些,因為太祖朱元璋的嚴酷刑法,官員貪汙的沒有那麽厲害,而太祖之後,對官員的貪汙再無法控製。到了崇禎年間,幾乎已經是無官不貪的程度。不管是朝廷大佬,還是地方小吏,但凡手中有點權力,都拚命的往自己口袋裏撈銀子。若是把全國官吏每年貪汙的銀子加起來,估計是國庫收入的幾十倍......

    無數的錢財進入了這些貪官汙吏們的口袋,無數百姓被欺壓盤剝,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一旦遇到災年便賣兒賣女成為流民,實在忍受不了便鋌而走險舉義造反......

    其實以華夏之地大物博,若是吏治清明,若是朝廷地方官府得力,便是遇到災荒之年,也不至於餓死太多人。畢竟崇禎年間的全國人口,官麵上才六七千萬,算上隱匿的人口,也就一個多億而已。

    而若是再全麵推廣了紅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作物,便是小冰河時代沒有過去,即便天氣依然寒冷,養活這一億多人口也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的問題是,財富糧食嚴重分配不均,絕大部分糧食財富被士紳商賈,被貪官汙吏霸占,而貧民百姓衣食無著,朝廷國庫空空如也。

    也就是說大明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土地財富嚴重分配不均的矛盾,是士紳地主階級和廣大雇農貧民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基本上不可調和。士紳階層貪婪無比,恨不得奪走百姓僅有的土地最後一顆糧食,貪官汙吏恨不得奪走百姓最後一個銅板,而普通百姓麵對強權則全無反抗之力,隻能任人宰割,實在忍受不了便隻能鋌而走險舉事造反,所以才有了各省此起彼伏的起義,才有了另一個時空推翻大明的陝北流民大軍。

    經曆了魂遊之後,朱由檢對大明的現狀看的非常清楚,他知道僅靠修修補補根本無力改變現狀。士紳階層的力量太過強大,控製著朝堂控製著地方,總不能靠著代表士紳的朝堂官員對對付士紳?張居正變法之失敗便在於此。

    所以要想徹底改變大明,就必須推翻士紳階層,至少是完全取消士紳階層的特權,而朱由檢能依靠的力量除了手中的軍隊,便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貧寒饑迫的宗室,窮困潦倒的讀書人,也都算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是可以依賴的力量。

    很多事情,隻在深宮呆著根本不知道怎麽去做,隻有走出來,隻有深入到百姓之中,才能夠找出辦法來。

    而朱由檢的一係列行為,也把山東士紳官吏嚇得不輕。山東三司衙門,濟南府的官吏被處置一空,其他府縣官吏則戰戰兢兢,唯恐皇帝的雷霆之怒砸在自己頭上。

    青州府、東昌府,萊州府,半月之內,先後有十多個官員上疏請辭,甚至有州縣官員等不得朝廷回複,便掛印而去。直接逃跑固然會被朝廷問罪甚至丟掉功名,而若是繼續待下去,很有可能會喪命,如何抉擇,這些官員還是清楚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