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章 前景(1/2)

作者:曹漢生字數:4508更新時間:2021-11-23 21:15:10

    轉載請注明出處:

    蔣先生對於眾人豔羨的目光很享受,不過這也的確值得驕傲,恐怕龍山閣所有的堂口裏,隻有蔣先生的鋪子剝離的“黑金產業”最多,也是最能放在麵上去談論的,這才是轉型的最終目的,不再隻能行走於黑夜。

    蔣先生喝了口茶水,一臉得意的繼續講道:“劉老師為人低調,手藝卻出奇的好,我曾經與他閑聊,問及出身,與其他老師不同,劉老師師從無名之輩,當然這是他的原話。

    不過無名之輩,肯定也是大隱隱於市而已,他手法古拙,不出意外,傳承肯定是古時候的官家手法,說不定是哪些個流落到景德鎮的匠人世家,畢竟在那時候,甭管手藝多高超,在朝廷眼裏,也不過是個工匠而已,品級很低。”

    “但劉老師本人很神,有兩大牛……牛哄哄的地方。”蔣先生講到得意的地方,眼看要放浪形骸,卻及時刹車,硬生生將“B”憋了回去。

    眾人不禁暢笑,蔣先生佯怒道:“你們懂什麽,二爺說這叫在商言商,不興搞粗魯那一套,老……老人家我是個文明人。”

    “還聽不聽?”他扶了扶眼鏡框,威脅道:“不愛聽不講了。”

    “趕緊說。”陳老虎催促道。

    他咳嗽兩聲,又抿了口茶水。我看得出來,對於這些年積攢的家底他還是很想“賣弄”一番的,也是個人前顯聖的主兒。

    “劉老師有兩絕,一為火眼,二為聖手。”

    “如果手裏沒有工作,劉老師的愛好就是觀察,這種觀察就是他‘煉’出火眼金睛的關鍵。他的手藝毋庸置疑,但時間消耗也是眾多老師中最久的,因為往往拿到一個殘品,他不會立即動手。

    而是觀察,判斷其形態、紋樣和材質,每一分每一毫,細致入微。

    我曾經見到過他為了修複一隻殘缺不全的元青花玉壺春瓶,多次在上海博物館的元青花展櫃前駐足揣摩,了解元青花玉壺春瓶的器皿口徑,外方內圓的角度,白瓷的淨度、亮度,青花的色釉等等。

    待心中有底,之後再根據形狀拚對、粘接、平整、上色、繪花紋、上光,那一次消耗了近四個月的時間,隻上海博物館,我就陪同劉老師去了不下三十幾趟。”

    蔣先生放下茶杯,環顧四周,見我們興致盎然,便繼續道:“劉老師有個師弟也在我那,平時愛喝兩口,劉老師身上的事他自己不愛說,我都是從他師弟哪聽過來的。

    年輕的時候劉老師也向往過體製班子,你們懂的,不過他出身不好,名不正言不順,幾經介紹,以臨時人員進去過修複隊伍,當時還隨隊去過一趟香港。

    有一次香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拿來一個籮筐,裏麵裝有一個包裹著上百片碎瓷的土疙瘩,想讓當時的隊伍修複,劉老師恰巧在,他仔細辨認,當時就判斷,是3件陶瓷,高度大概在21cm左右。

    可工作人員不怎麽相信,因為那時候儀器還沒現在先進,也沒經過係統的恢複,隻憑一眼就能下決斷,擱誰都會起疑。

    後來劉老師還因為這事被批了一個‘學術不嚴謹’的名頭,沒過多久,礙於簽證到期就遣返了,哦對了,那時候香港還沒回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