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二章 這場旱災不同尋常(1/5)

作者:吳宸亮字數:38462更新時間:2021-05-10 17:45:16

    有了魏忠賢在身邊的陪伴,萬曆帝在皇宮內的日子過得不再是那樣的虛妄。魏忠賢本身就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口才堪比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中的主人公韋小寶,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在萬曆帝心情最為鬱悶的時候,他總能憑著自己那雙能說會道的嘴皮子贏得萬曆帝的歡心;久而久之,他便成為了萬曆帝此時此刻身邊最信賴的太監。雖然魏忠賢現在年紀輕輕,但是心中卻很有城府和心機,行為和處事完全像是一個經驗老道的陰謀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似乎另有秘密,而這個秘密恐怕就隻有他一個人才會知道。

    此時,明定陵內部總體結構的建造工程已經基本結束,隻需再在陵墓內多加一些華麗的裝飾把墓室內部的牆壁還有棺槨鑲嵌上無數個寶石和黃金便可完全竣工;而這一裝飾,必將會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很快,負責定陵工程建造的主要負責人楊文昊和其副手專程趕到皇宮內找到了萬曆帝並且說明了這一情況

    “皇上,定陵的建造工程已經基本結束,剩下來的就是要在整個墓室之內鑲嵌上無數個寶石和黃金方可竣工,請皇上降旨讓天下的百姓募捐黃金和首飾,以免延誤了工期”

    而萬曆帝此時此刻隻關心他的陵墓修建進展的情況,絲毫沒有關係下這樣的旨意會不會損害大明百姓的利益;聽完楊文昊的話後,魏忠賢在一旁說道

    “楊大人說得對呀,皇上。如今陵墓很快就要竣工,不能延誤了工期呀;再說我大明王朝現在已經是富有之國,百姓生活的如此富裕,就算是從他們身上拿出一點值錢的東西也不會損失什麽,我想議會那邊不會不同意的”

    聽完魏忠賢的話後,萬曆帝更是堅定了下旨讓大明的百姓們募捐黃金和首飾的決心;於是他哈哈大笑一聲高興地說

    “魏忠賢,還是你懂朕的心意;你說得對,我大明的百姓現在是吃什麽有什麽,買什麽有什麽,就算是在他們身上拿那麽一點錢也不算什麽,那朕現在就下旨讓百姓們募捐黃金和首飾,修築朕的定陵”

    半個時辰之後,萬曆帝的聖旨很快便送到了議政廳那裏,在議政廳辦理國家大事的大明內務部首相常淩雲看到了萬曆帝的這道聖旨後,立即皺起了眉頭,然後把早已選上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所有議員全都聚集在一塊兒召開了一次議會;在議會召開的過程中,常淩雲坐在首相席上發言道

    “皇上已經下了一道聖旨,要求百姓們募捐一部分財務給朝廷,來完成定陵的修築工程;我個人認為,用這麽大筆錢來修築皇陵既勞民又傷財,實乃不易之舉,這聖旨不可通過;眾位參議院的主政大臣們和眾議院的各省代表們你們怎麽看”

    掌管參議院議員的主要負責人即東林黨領袖顧憲成說道

    “我認為首相大人說的沒錯,皇上竟下如此詔令實乃不宜之舉,我們大明現在已經不再實行君主專製政體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任由皇上胡作非為,倘若通過了這份旨意隻會讓大明的百姓對我們實行的新政體倍感失望”

    這時候,眾議院的主要負責人左光鬥也說道

    “我同意首相大人和顧大人的看法,這道聖旨絕對不能通過,皇上的陵墓修築一事是小,但是百姓的利益就是大事。我大明雖然已成富庶之國,可以拿的出那些銀兩供皇上修築陵寢,與其把錢花在做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倒不如拿這些錢去支助西北地區連飯都吃不飽的百姓。我聽說,山西省那邊出現了旱災,已經有很多天不曾收獲一粒糧食了”

    聽完左光鬥的話後,常淩雲問了問眾議院中的一位專門負責反應西北地區情況的參事王國舟

    “王參事,山西省可有旱災,左議長匯報的情況是否屬實”

    參事是君主立憲製政體中,所設的一個新職,專門負責向中央政府反應大明王朝各個州府縣衙地區所發生的一些重要大事和情況。王國舟拱起手,回答說

    “回首相大人,左議長報告的句句屬實,近年來山西省發生嚴重旱災,其中潞安府災情最為嚴重,那裏的人們因為終日不見雨水大多數因為饑餓、幹渴而死,有的地方的人竟以鼠血為水鼠肉為食,景象萬分淒慘”

    聽完王參事的話,常淩雲的臉上頓時大驚失色,為王國舟剛才所反應的災區地方的景象感到震驚

    “你說什麽?竟有這等事?”

    在常淩雲的眼中,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和接受的事實,因為在他治理下的大明應該是百姓們各個都有口飽飯吃,人人生活富裕才對;而不應該出現一個地方窮,另一個地方的富,貧富差距如此不對等的現象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送來的報告已經有多少天了?”

    “回首相大人,報告已經送來七天了”

    “為何不早一點送來?”

    “因為天氣有變,所以行程耽擱了”

    經過半個時辰的投票和討論,議會最終決定駁回萬曆帝下的這道聖旨;解散議會後,常淩雲和顧憲成兩人帶著蓋上不可通過的聖旨在後宮找到了此時正在後宮和魏忠賢一同觀賞歌舞的萬曆帝。見到萬曆帝後,常淩雲拱起手臂十分恭敬地對萬曆帝說

    “微臣叩見皇上”

    萬曆帝見常淩雲過來之後,連忙讓那些正在舞蹈的舞女們全部散去

    “你們下去吧”

    “是,皇上”

    於是,那些打扮的妖豔無比的舞女們遵從了萬曆帝的命令,全都退了下去;待舞女們全都散去之後,萬曆帝舉起右手對常淩雲說

    “常愛卿免禮”

    “謝皇上”

    行完大禮之後,常淩雲直截了當地對萬曆帝說

    “皇上,您下的那道聖旨有損我大明朝百姓的利益,所以議會不能通過您下的那道聖旨,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顧憲成這時候拱起手臂,補充道

    “西北地區已經發生重大旱災,百姓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現在皇上應該將這些錢拿去支助西北地區的百姓,而不是去做修築陵墓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去”

    顧憲成的話讓萬曆帝憋了一肚子火,東林黨人說話一向都是那麽直接,身為東林黨領袖的顧憲成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憋了一肚子火氣,但是萬曆帝卻沒敢和他較勁,因為他心裏知道,跟這些掌握國家政權機關的人較勁,對他是沒有好處的。但是魏忠賢卻不這麽想,他倚仗著皇帝的龍威,想借機挽回皇上的自尊來討好皇上,好得到皇上的進一步寵信

    “顧憲成,你好大的官威呀!既然敢對皇上這樣無禮,你心裏還有皇上嗎?你不要以為官當得大就很了不起了,我告訴你,在這皇宮之內皇上才是最大,還不快點向皇上賠罪”

    “你……你個閹人,膽敢對本官如此無禮”

    顧憲成氣憤地用手指著魏忠賢的臉說道,他不曾想到,區區一個沒權沒勢的四品太監居然也敢這麽囂張,直接讓他下不了台,一想到這兒,顧憲成氣的是直打哆嗦。而魏忠賢仍然對他不講情麵

    “對你無禮又怎樣?是你先對皇上無禮的,你現在立馬向皇上賠罪,快一點”

    “你個閹人,仗著自己受皇上的寵信,就敢在這兒胡言亂語的,不把本官放在眼裏,你是何居心,本官現在有事要和皇上說,沒空在這兒聽你瞎扯,你給我閃一邊去”

    當魏忠賢正打算還擊的時候,萬曆帝息事寧人般的製止了他

    “夠了,夠了,你不要再說了。他們是來找朕的,先讓他們把事都說了吧”

    聽完萬曆帝的話後,魏忠賢極不情願的拄著拂塵退到了一邊兒。常淩雲這時候雙手捧起那道被蓋上“不可通過”蓋章的聖旨說道

    “皇上,我認為目前的當務之急是需要用朝廷的銀兩來賑濟西北地區的災民,而不是為了皇上的個人利益;自古以來,賢明的君主通常崇尚節儉,望皇上能以大局為重為天下蒼生考慮”

    說完,他對著聖旨吹了一口仙氣,當仙氣一接觸到聖旨的時候,聖旨就如同長了眼睛似的自動飛到萬曆帝的手上。看著聖旨上那道“不可通過”的蓋章,萬曆帝心裏頭感覺格外的刺眼;無奈之下,他歎了一口氣說道

    “好吧,就依愛卿所言,這道聖旨就當朕沒有發出過好了”

    “皇上英明”

    可魏忠賢在這個時候,卻偏偏不識好歹;非要在這個時候和常淩雲唱反調

    “皇上,修築皇陵乃是頭等大事,古往今來,曆朝曆代,有哪一個君王不曾重視陵墓的修築,西北地區發生旱災那完全是天災,隻能怪他們的命不好;如今我大明現在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拿一點錢修築皇陵又算得了什麽呢”

    聽完魏忠賢的話後,常淩雲冷冷地說道

    “魏公公,這是我們與皇上之間的事,輪不到你插嘴,據《大明律例》規定太監不可幹政,你還是回家多讀一下書吧”

    而魏忠賢這時也毫不示弱,他挺起腰杆走到常淩雲麵前大喝道

    “常淩雲,你私自更改國家政體,讓皇上成為傀儡,而實際權力卻掌握在你與東林黨人手裏,你到底是何居心,難道想效仿奸臣,某朝餐位不成”

    聽完這話後,常淩雲立馬就火了,他將一部分內力集中在右掌,然後重重拍了一下魏忠賢的胸脯,魏忠賢中掌之後立馬口吐鮮血應聲倒地不能動彈;待常淩雲收回掌力之後,對倒在地上的魏忠賢說道

    “我剛才隻用了一層功力,如果要是用了十層,你必死無疑。我常淩雲一生忠於大明,對皇上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容不得你這般汙蔑,如果你再敢胡言亂語,我定會取你狗命”

    此時的魏忠賢在挨了一頓教訓之後,嚇得更是連半句話都不敢說。萬曆帝這時候對常淩雲說

    “常愛卿,你就饒過他這一次吧。是朕管教無方,看在朕的麵子上你就不要往心裏去了,朕等下會好好批評他的;朕知道你對大明是一片忠心,你改革我大明的內政朕也沒有懷疑過你難道不是嗎?”

    “皇上說的是,請皇上以後盡量疏遠這些閹人,不要再聽信這些閹人的讒言,如果誤會了我們這些為朝廷忠心辦事的大臣可就不好了”

    “好,朕知道該怎麽做”

    萬曆帝說完這話後,連忙把頭低下,像做錯事的孩子似的在家長麵前沉默不語。剛剛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常淩雲又說話了

    “皇上,我打算親自帶隊去西北地區那兒賑濟那些災民,所以今天順便給皇上打聲招呼,我不在的這些天會由顧憲成來代理首相之職,望皇上下詔恩準”

    “好,朕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