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16章 高穎還朝(1/2)

作者:朱藤紫驄字數:4056更新時間:2021-05-04 00:52:56

    二月二龍抬頭,循例,隋高祖楊堅率領在京的藩王、勳戚及文武群臣在這一天舉行了隆重的啟耕大典,而在今年的啟耕大典上,最引人注目的既非主持大典的皇帝本人,也非仍留在長安尚未返回江南的晉王楊廣,甚至也不是久病初愈、在同一天率領朝廷敕封的命婦們在後宮舉行親蠶大典皇後獨孤伽羅,而是奉旨還朝執掌朝政的朝中首輔——尚書左仆射高穎。

    自開皇九年興兵伐陳前,高穎奉旨與太子楊勇結為了兒女親家時起,直至去歲因太子妃元氏離奇暴亡引起的一場廢立太子的風波中,高穎力挺太子楊勇,迫使皇帝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在群臣眼中,高穎無疑是太子楊勇最為重要的朝中強援,他的奉旨還朝,並出現在二月二朝廷舉辦的啟耕大典上,使得一度以為皇帝即將再次行廢立之事的朝中群臣們心裏不免又犯起了嘀咕:近兩個月來,晉王楊廣回京省親以來,接連主持查破了貓鬼案(因裴蘊是晉王府僚屬,在群臣眼中,將查破貓鬼案的功勞歸結於楊廣身上也屬正常)、秦王楊俊被王妃崔氏毒殺案,而與此同時,太子楊勇卻被傳與貓鬼案有牽連、並有趁宮中鬧鬼之機篡奪禁軍兵權,私募東宮六率護從的嫌疑再次受到皇帝的猜疑,雖沒有被削去佐理朝政,執掌禁軍之權,但從皇帝授意中書省凡藩王和各大州總管向朝廷所上奏章,概由中書省直接向皇帝本人呈遞,不必經過東宮,以及任用已故太子妃元氏之族兄五原郡公元敏為右衛大將軍,入宮值宿這種種跡象上,朝中群臣明顯地感覺到皇帝有冷落太子,重要晉王的意思,並據此猜料,如照此形勢發展下去,不出半年,東宮必將易主,晉王楊廣必將上位,成為大隋朝的東宮太子。

    然而就在此時,高穎的還朝執政又給漸趨明朗的朝局走向帶來了一個變數,群臣心裏都在琢磨:既然皇帝將行廢立之事,本不該征調與太子楊勇關係密切的高穎還朝執政的,莫非朝中、宮中又發生了什麽不為人所知的變故,使得皇帝又改變了主意?

    身為當事人一方的晉王楊廣卻對個中緣由心知肚明,因為向父皇楊堅建言,征調高穎還朝執政的人就是他。

    楊廣之所以建言父皇楊堅征調高穎還朝執政,首先基於長孫晟奉旨再次出使突厥,不但成功地促使都藍可汗雍虞閭親手斬殺了宿敵宇文般若,更迫使突厥拒絕了高句麗遣使邀其聯手起兵攻隋的要求,在北方孤立了野心勃勃的高句麗,進一步穩固了突厥和隋朝的關係,在長孫晟的提示下,東突厥兩位可汗——都藍和突利都向隋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表示永做隋朝的藩屬。北境局勢恢複了平靜,就為召回高穎創造了客觀條件。

    其次,麵臨著太子楊勇的步步緊逼,楊廣早有返回江南,回避與楊勇相爭的心意,趁原本在朝執政的尚書右仆射楊素自請外調避禍,朝中無人執政的機會提出召回高穎,也有向太子示好,息事寧人的考慮。因為,他日漸發覺,父皇楊堅將清查顧生謀逆一案的差使交給了他,無異於把將長久羈留在了長安,而身為一名奉旨撫綏江南的藩王,且名義上又是手握天下兵馬大權的太尉,楊廣心裏十分明白,自己在長安留得越久,越會加深太子對自己的猜忌,倘若真的鬧到兄弟之間水火不容、兵戈相見的地步,決非他的初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