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零四章 工業和機械的種子(1/3)

作者:俊秀才字數:7184更新時間:2023-08-14 17:00:09

    說一千道一萬,製造大炮的第一要素還是炮身。

    這個炮身不是你用澆灌法做好了形狀就行了的。

    首先第一個你得用上好的熟鐵或者青銅來製造炮身,這樣才可以保證炮身堅固耐用。

    如果是裏麵雜質太多,用不了幾十一百次,就得全部爆裂開來,不但沒有用,還會炸傷自己人。

    即便是你在外麵加了幾十道加緊箍,也是不行的。

    然後炮身的內部必須要車刀光潔膛壁,使得裏麵不會坑坑窪窪,從而極大的影響炮彈的發射距離,影響炮身的使用時間。

    哪怕是如此,每隔一段時間也都要進行對炮身的保養,拿回去繼續用車刀光潔膛壁,使得在戰鬥中的磨損得到回複。

    這也就要求了炮壁必須要厚實,而且是純度非常高的熟鐵或者是青銅。

    這一點對柳銘淇來講不是什麽問題。

    提煉純度更精的熟鐵,用一些相對來說簡單的法子就能做到。

    不說別的,咱們五十年代六十年來,不是有土法煉鋼這個事兒發生嗎?

    實際上這個想法和步驟都是對的,可關鍵在於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這個經驗,也沒有熟練的手段,所以才弄出一大堆廢鋼鐵出來。

    聽說那個時代,寺廟裏的銅像可就遭了殃,甚至於那些古代的珍貴文物都沒有逃脫。

    比如說赫赫有名的大明宣德爐,便是毀在了這一場的事件之中,從此之後,基本上就沒有真貨了。

    說起煉製鋼鐵,其實古代並沒有那麽落後。

    比如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發掘出來的君侯的佩劍,竟然達到了中碳鋼的地步。

    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許多人不曉得,鋼其實大致分為三種: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

    其中低碳鋼被稱為軟鋼,用處是特別的,高碳鋼因為太過堅硬,通常都做鑽頭、鉸刀……哦,對了,機床上就有大量運用的。

    我們平日裏接觸最多的通常就是中碳鋼。

    比如汽車、輪船、武器等等,還有日常的各種建築、家用電器、零部件、鋼製品等等,用的都是中碳鋼。

    所以在兩千多年之前,我們的祖宗就已經製造出了中碳鋼的冷兵器,簡直是一個奇跡。

    可惜的是,這種技巧不是經過技術化、標準化生產的,而是出自於一些絕頂的工匠,一些機緣巧合的機會,才打造出來的。

    不能夠複製。

    不能夠複製,就是標誌著一個技術是不是成功的標誌。

    除開了這個意外,古代人對於打造鋼,也是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的,並且發展出來了灌鋼法、炒鋼法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

    古人不懂現代的知識,沒有含碳量的概念。

    區別生鐵、熟鐵、鋼的主要依據是它的使用性能,硬且脆者為“生”,可鍛者為“熟”,其性剛強者為鋼。

    因為古代的炒煉過程是在半液態下進行的,渣鐵分離較難,產品所含夾雜往往較多,故而即便是含碳量較高,但因為其性不剛,也隻能稱作“熟鐵”。

    其實這裏麵最大的難點就是一個——去除鐵礦石融化之後的那些雜質。

    包括了鐵水之中的各種元素。

    但點破了又很簡單,那便是讓這些雜質元素氧化,就可以脫離鐵水。

    而最終達到0.25%-0.65%左右的含碳量,便可以得到中碳鋼。

    是的。

    你沒看錯,柳銘淇現在要做的,就是越過青銅和熟鐵,直接使用中碳鋼來鑄造大炮的炮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