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六章 攻城與退兵(1/2)

作者:碑塔城主字數:8262更新時間:2019-03-15 17:21:52

    十一月初三淩晨,趙率教率領大軍抵達大安口城外**裏處。 WwW COM

    黑暗中,四個後金馬哨用難以置信的表情看著遠處那一條長長的火龍。愣了許久之後,終於反應過來了,立即調轉馬頭,其中兩個往大安口城狂奔,而另外兩個則往遵化疾馳!

    卯時,阿濟格大軍抵達遵化,與皇太極會合。

    經過一個時辰的修整後,十一月初三上午辰時(上午七點),皇太極率近兩萬三千後金精兵,外加四千餘蒙古兵,對遵化城起了猛攻。

    遵化城是座堅城,城牆高達十七八米,牆厚五米,上有城垛,城垛下方有火器射擊孔,不可謂不堅固。

    守城的遵化巡撫王元雅親自登上城樓督戰,以示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

    不過城內守軍六千,麵對的卻是兩萬七千餘滿蒙聯軍的圍攻,戰況異常慘烈。

    後金因為在城外準備了很長時間,因此並不缺攻城工具。

    十幾座近二十米高的高台,在幾百名士兵的推動下,緩緩接近城牆。每個高台之上都可容納十名後金弓手,高台上又有類似城垛的結構可以保護弓手。上百名後金弓手憑借高度優勢,幾乎壓著城牆上的明軍弓手打。

    在弓手壓製的同時,後金笨重的雲梯也紛紛靠到了城牆上。這些雲梯的上端都帶有鐵鉤,扣到城牆上之後,再想將它推倒就難了。無數韃子兵踩著雲梯衝了上來。

    這時城垛下方的火器射擊孔就揮威力了。這些射擊孔的後頭是一個中空的空間,裏頭站滿了火器兵。這些火器兵使用性能更為穩定的鳥銃,每兩個火器兵負責一個射擊孔,一個射擊完畢後迅退後裝彈,另一個則立即跟上射擊。

    射擊孔的位置選擇的恰到好處,離城頭大概五六米的距離,由於雲梯不可能貼著城牆,而是要與城牆呈一定的斜角,所以後金兵一旦爬到這個位置,身體離射擊孔大概三四米遠,他們夠不著火器兵,但是火器兵卻能輕而易舉地打到他們——這個距離內,準星再差的火槍手都能幾乎百百中了。

    “砰、砰、砰”,從射擊孔內冒出一股股濃烈的青煙,每一股青煙過後,幾乎都會掀起一陣血花。被打中腦袋的韃子兵當場殞命,而被打中腿、胳膊的,不少都跌落雲梯,掉到地上不死也廢了。

    火器兵的存在,給後金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

    不過,鳥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裝填特別慢。射一子彈,要經過倒藥、裝藥、壓火、裝彈、裝門藥、裝火繩等n道工序,即便是兩人輪換,每個孔的射擊率也不過每分鍾兩三,遠遠比不上韃子上來的度。

    於是王元雅又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射擊孔後的空間內,再塞入一些長矛兵。當火槍兵都在裝彈時,長矛兵就用長矛去捅雲梯上的敵人。因為遵化城的城牆有五米厚,所以塞下長矛兵不是問題。這麽一來,這些射擊孔的效用就被使用到了淋漓盡致,儼然構成了一個死亡地帶,後金兵死在射擊孔前的不計其數。

    城頭上,三門弗朗機大炮也揮了威力。這些大炮一開始都用的是開花彈,不過等後金兵聚集到城下後,因為城牆太高造成俯角太大,反而打不到後金兵了,於是炮手立即換上了實心彈,專門盯著後金的高台打。

    這種打法很快遭到了後金高台上的弓手的報複,箭雨紛紛衝炮手傾瀉,炮手輔兵便頂起了大盾,為炮手抵擋箭雨。

    這場大戰進行地異常激烈,雙方從上午一直激戰到正午,從城頭激戰到城下,到處都彌漫著硝煙味,到處都橫躺著一具具屍體,以及士兵的殘肢斷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