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八十五章 全靠它了(1/2)

作者:碑塔城主字數:8316更新時間:2019-03-15 17:23:06

    阿敏的變卦,出乎代善的意料。但是,阿敏這種言而無信的作風,卻並未出乎任何人的意料。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可以是人品最差的一個了。

    在曆史上,阿敏先是與其他貝勒共推皇太極登上汗位,但是皇太極登基後,他又是最不服皇太極的一個。他仗著自己四大貝勒之一的身份,驕橫跋扈,不尊上命,多次挑釁皇太極的權威。比如,皇太極誌在下,希望八旗兵進攻南明時不擾民、不劫掠,以收漢人民心。可惜偏偏這個阿敏,打下一處搶一處,攻下一處殺一處,不但攻明朝時如此,在攻朝鮮時也一樣。

    這家夥不但驕橫,還怕死怯戰。曆史上的己巳之變中,後金攻克了山海關內的永平(河北盧龍)、灤州(河北灤縣)、遷安、遵化四城。次年三月,皇太極派阿敏率軍前往駐守。阿敏到永平不久,明兵反擊,後金軍隊連戰失利,損失慘重,阿敏驚慌失措,棄城而逃。逃跑前,他下令將城中漢族降官降民全部屠殺,財產洗掠一空。回城後他就被皇太極借機囚禁了。他在這個時空他運氣好,秦書淮直接把後金大軍全部趕出了明國境內,所以並未發生這樣的事情。

    除了驕橫,這子還迷上了朝鮮。他一生最孜孜以求的事,就是去朝鮮做太上皇,遠離皇太極的管製。三年前他帶兵遠征朝,在朝鮮投降求和後,他差點就賴在那裏不回來了,還是其他貝勒千勸萬勸才回來的。

    而現在,他之所以幫皇太極的原因,就是因為皇太極答應他,讓他帶兩萬兵去朝鮮,做他的太上皇。

    這個建議自然是範文程提議的,目的就是以此換取他對皇太極的支持。

    交易果然很快達成。阿敏可不管代善會怎麽想,反正他行事一貫如此,別代善,就是皇太極會怎麽想他都不在乎。

    代善看到阿敏支持皇太極,也不想與這種人多費口舌,就把目光投向了莽古爾泰。

    很可惜,這次莽古爾泰也站在皇太極這邊。

    莽古爾泰確實和阿敏一樣,對皇太極的大汗之位不服,不過此時對於伐明一事,他卻和皇太極的看法一致。

    明國軍隊,除了關寧軍以外都不堪一戰。上次要不是那個秦書淮,大金早已打到明國皇城根下了。而此時秦書淮在忙著剿滅魔教,大金何不趁此機會去明國境內“借”點錢糧?

    需知八旗之中,目前就屬他的正藍旗財政最為窘迫,旗民有近一半食不果腹,怨聲載道,要是他再不想法緩解一下局麵,他這個旗主怕是沒人聽了。

    而此前皇太極已經答應他,正藍旗南征所獲之物,無需上繳,全憑他這個旗主做主——但旗民不可擅自劫掠,隻能繳獲敵軍物資及抄明國“罪大惡極”的官員的家。

    莽古爾泰對這條約定隻聽了上半句,至於下半句,他置若罔聞。論蠻橫,這個人比阿敏還有過之而不及,曆史上他敢親手殺了自己的親娘,而且還敢在皇太極麵前拔刀相向,現在自己手下的旗人都吃不飽了,他還能聽皇太極勸誡?

    總的來,四大貝勒當中,皇太極能當上大汗,不得不是大金的國運所在。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人,要不不夠遠見與膽魄,比如代善,要不就隻會打仗沒腦子,肯定沒有後來的大清了。

    不管怎樣,莽古爾泰發聲了。

    的很簡單,“南征明廷,既是大勢所趨又是形勢所迫,此時我等當與大汗上下齊心才是。”

    代善無語。在幾聲冷笑中,不得不接受了這個決定!

    會後,皇太極立刻下詔,舉大金全國之力,準備南征明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