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二章 誰教你說這些的?(1/2)

作者:碑塔城主字數:8694更新時間:2019-03-15 17:23:38

    秦書淮入川之事就這麽定下了。

    為了以防萬一,秦書淮打算把四萬武林聯軍也帶到三邊去,一方麵可以震懾川軍,一方麵也可以防範魔教。

    魔教雖然暫時偃旗息鼓,但據花沉的消息,他們仍在甘肅及昆侖老巢征兵,並且嚴加訓練。從這點看,燕悔之及五行旗各將領可能並沒有服燕無月打消攻入京師的念頭,而隻是讓燕無月暫時休兵。燕無月既然不進攻,自然就把精力放在了征兵上。

    不過無論如何,燕悔之也算出了大力了,起碼他為秦書淮爭取到了趕走韃子,並且清洗東林黨的時間。

    秦書淮再次出征的時間定在五日以後。因為如今東林剛除,崇禎一麵要加緊往各地派遣可信官員填補空缺,以及對部分將領進行調整,一麵要準備新政,這其中很多事都要征詢秦書淮的意見,所以他要搞定這些事情後才能離開京師。

    這五裏,兵部、吏部以及三司的人都絡繹不絕地來到國公府,一時間國公府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這些人都是來向秦書淮“討教”的。

    崇禎讓兵部擬調整各地衛軍將領的方案,讓吏部擬各地督撫、道台、知府的人選,讓三司自擬新任三司各部的人選,這就把這些人給難住了。

    選官換將,這可是關係國本,同時又關係大批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可況如今又是非常時期,皇上剛剛清了東林,若是一個不心他們提名的人不合皇上的意,甚至提了某個與東林有所關聯的人,那沒準就大禍臨頭了!

    所以,往常這是個好差事,但現在這是個容易掉腦袋的差事。要是有的選,這些僅存的非東林派的朝中大臣們,誰都不想幹這事。

    可沒辦法啊,皇上下旨讓他們提名,他們也不敢不提啊!

    於是,他們想了三招。

    其一,是堅決不提自己的學生以及親近之人。為什麽?因為皇上最怕官員結黨了,自己要是提了身邊人,豈不是自找麻煩?

    其二,建議皇上提早開各地科舉,到時候重點選拔剛剛上來的、沒有背景的士子,皇上總不會什麽了吧?

    其三,那自然是要找國公爺商量了。要是國公爺都認為可行的人選,那就一定可行了!

    朝中負責提名的大臣,聰明點的還派個心腹悄悄地來問,傻不拉幾的那些,竟然直接登門來問。

    這麽一來,秦書淮就鬱悶了。

    東林朋黨剛清,朝中各部、各司就統統往國公府跑,這是鬧哪樣?

    他安國公現在獨攬朝政了?百官任命皆在他一言之間了?

    雖然崇禎信他,但是讓外人怎麽看?政治影響多不好!

    於是他幹脆閉門謝客,誰來都隻讓管家國公爺不在家。

    這才終於落得個清淨。

    不過他也沒閑著,這幾一直窩在書房琢磨新政。

    他很想搞一套新政出來,但是連續想了三,竟然一個字都沒寫出來。

    因為真當寫起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根本無從下手。

    新政怎麽弄?

    要不要從最基本的國家製度入手,從而讓大明贏在起跑線?

    所以搞個君主立憲?

    這就有點玄乎了。首先讓崇禎當個有名無實的皇帝,這子搞不好一氣之下又找歪脖子樹去上吊了。還有,君主立憲一個實行不好,就會又演變成各派的黨爭。試想,如果皇帝的權威不見了,而議會之中又出現了什麽齊楚派、浙派之類的文官集團,還怎麽搞?屆時各派黨爭再起,恐怕外敵再打進來,做個決定都得十八的,更別提要想改革點什麽東西,比如開個海關,估計議會幾大派都得吵上幾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