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八十四章 台安城下(1/2)

作者:碑塔城主字數:9212更新時間:2019-03-15 17:24:01

    進得城中,秦書淮與袁崇煥等眾將又商量了一遍進攻方案,做了微調。

    最後擬定的戰略是:

    趙率教的五萬二千左路大軍,沿大淩河——義縣一線往西北,直到攻下沈陽西北處的重鎮彰武城。

    李定國的右軍則沿西平堡——鞍山——遼陽一線,直到攻下沈陽東南方的建州城(現在的本溪市)。

    而秦書淮的中軍,則直接沿大淩河——台安——阿什牛錄(今遼中市)一線,從正麵直逼沈陽。

    戰略很簡單,就是三麵包抄,但是留了北麵讓黃台吉逃跑。

    為什麽留一麵呢?

    這是李定國提出來的。

    兵家有雲:哀兵必勝。如果徹底把韃子的退路堵死,韃子必然破釜沉舟背水一戰,那麽官軍的傷亡肯定會很大。

    但是如果留一條退路,至少可以讓很多韃子認為沈陽城還不是“死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想法自然也會沒有。

    但實際上,如果往北退他們大概率也是死。

    為什麽?

    因為冬馬上就到了,你可以想象在北方那個蠻荒之地,冰雪地中根本找不到軍糧,他們當中大多數不是餓死就是凍死,你退了也沒用。

    雖然有遠見的韃子精英絕對不會想北退,但是你能保證普通士兵也有這番遠見嗎?如果發現沈陽城三麵被圍,隻有往北才能暫時保住性命,他們會沒想法?

    所以,秦書淮當場就同意了這個戰略。

    事不宜遲,現在已是十月初八,很快就要下雪了,隻有在隆冬來臨之前各部到達預定位置,完成對沈陽城的三麵合圍態勢,才能牢牢掌握住主動權。

    而此時的沈陽城內,氣氛已是一片肅殺。

    決定大金國運的一戰已經到來,八旗軍上下早已進入最高戒備狀態,整個沈陽城附近更是如臨大敵,重兵雲集。

    但即便如此,皇太極依然沒有到絕望的程度。

    遠見如他,怎可能會想不到明軍的反攻?

    從上次南征失敗開始,他就在積極組織這場這關生死存亡的防禦戰。

    在這段時間裏,他四處尋找盟友,不但找到了與他唇亡齒寒的蒙古各部,甚至還派人遠赴西域,動了不少國,與他一同抵抗大明“暴政”。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後金的地盤內,雲集了準噶爾部、朵顏部、察哈爾部乃至西域的若羌國、哈密國等國的精兵,光這些加起來就有十萬之眾!

    加上後金剩下的十二萬精銳,現在他手上起碼有二十二萬可用之兵!

    而這些精兵中,光是騎兵就高達三萬八千騎,這是他最大的底牌!

    三萬八千騎兵,他幾乎把草原上所有騎兵都集中過來了。這固然需要大量的糧草,但就算整個大金每人每隻吃一頓飯,也絕對值!

    要知道沈陽周邊,可是大片大片的平原啊!騎兵在這裏就是王!

    此外,他手上也不缺高手。

    若羌國的三大紅頂高手、近百名西域精衛以及從若羌跑出來的近千青衣軍現在都在他這裏,除此之外,赫連巴泰已經傷愈,鼇拜的武功又上一層樓,甚至這次連向來不問國事,連大金皇帝都不放在眼裏的蘇達哈也帶著六大弟子出山來助了,這又讓皇太極增添了好幾層安全感。

    蘇達哈,血雲宗的宗主,也是鼇拜的師傅,一生調教高手無數,卻極少有人見過他的真容。

    當初第二次南征時,為了對付武林聯軍中的好手,皇太極曾親自前往血雲宗拜訪蘇達哈,希望他能派一兩個弟子隨軍出征。

    哪知蘇達哈連見都懶得見他,隻派了一個童告訴他,血雲宗不問國事,所以恕難從命。氣得皇太極一沒吃下飯,卻根本無可奈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