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八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海戰(兩章合一)(1/4)

作者:碑塔城主字數:17300更新時間:2019-03-15 17:24:10

    崇禎沉思良久,終於道,“既然秦兄認為一年備戰足以,那朕倒也不妨讓秦兄一試。不過,這一年之中需要糜耗多少物資、人力,秦兄需給朕一個章程。”

    白了,崇禎還是怕勞民傷財。

    不過秦書淮鬆了口氣,好歹這也算是變相答應了。

    於是道,“皇上放心,臣半月之內就把具體章程拿出來。總之,原則是費用可控,不會讓皇上搭上老本就是。”

    崇禎笑道,“朕的老本可沒多少,你給朕心著盤算,要不然沒錢朕可就隻能訛你了。”

    雖然如今大明一年稅賦幾千萬兩,今年甚至可能真的達到一億兩,不過需要投入的地方越來越多,崇禎現在才發現,這些銀子竟然還是不太夠用。

    的確,在野心麵前,再多的銀子都不夠花。

    比如今年開始,崇禎就打算在全國各地先辦一千家免費的書院,按照每家書院五百個學生的設計標準,一家書院的初期投資就要三千兩,這就是三百萬兩。

    這隻是先期投資,之後請先生講學的費用、課本紙筆的費用、學院裏的吃喝住費用,按照每個學生每月平均攤兩的標準,那就是1500兩,一年就是一萬八千兩。

    好家夥,一千家就是一千八百萬兩。

    雖然這筆錢可以讓鄉紳富商一塊捐,但大頭肯定要歸朝廷出的,一年花他個一千萬兩銀子是起步價。

    他也想過能不能讓學子的家裏掏一部分,不過征詢了禮部、吏部和內閣的人之後,就馬上打消了這個想法。

    為啥?

    幾乎所有人都告訴他,要是得掏錢才能讀書,那讀書就又成了有錢人家特權了。

    別看老百姓都挺羨慕讀書人的,但是大明有多少人家有讀書的傳統?

    大多數百姓的想法是,現在不讀書也能過得挺好,那幹嘛去讀書?

    夥子一讀書就至少得讀十幾年,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地種有活幹,忙都忙不及,幹啥把好好一個壯勞力放書院裏,更何況還得花錢?

    讀書能當官能光宗耀祖不假,可是這麽多人讀書,有多少人能當上官的?

    窮秀才窮秀才,就是考上了秀才還是窮,要是連秀才都考不上的那不是更白讀了?

    所以,若是要掏錢,一般人家的孩子是不會去讀書的。

    隻有不花錢,才能抵消老百姓的抵觸情緒。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倒必然有不少人家送個孩子去讀書。

    不過也未必永遠如此。

    按照秦書淮的規劃,今後朝廷招人,無論哪個工種都優先招收讀過書的——就連衙門的衙役也是如此。

    這麽一來,馬上就能形成類似於“畢業國家包分配”的效應,相信這個效應馬上就會爆炸。

    隻要等過幾年,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之後,巨大的示範效應傳開來,讓所有人都意識到讀書的好處之後,到時讀書再收點費用是很可行的——起碼學生用的紙筆你自己買,吃飯你得承擔些吧?朝廷才能省下這筆錢,去辦更多、更好的學府不是?

    但總而言之,前期的一切費用就得朝廷自己扛。

    除了教育,還有修橋造路。

    崇禎倒是很認同秦書淮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路修通了全國各地的貨物可不就能加快貿易,朝廷不就能收更多的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