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04章 尚未得魚,何以忘笙(1/2)

作者:中原五百字數:4034更新時間:2021-05-05 19:35:25

    祖師祠堂後麵,地勢很是開闊。

    一條溪水從崖壁中奔出,竟沿著某種奇妙的軌跡到了崖壁之上,衝刷地勢的過程中,亦有款款水聲如同仙樂,但如果不進來,根本聽不見這些美好的聲音。

    這裏也無奇花異草,草木俱是常見之物,竹石亦很普通。

    溪水蜿蜒曲折回旋之處,建有一個亭子。

    季寥突然發現亭子的構造,跟他在大涼王朝京城他肉身母親居住的莊園裏的那處亭子很相似。

    那不但是物理結構的相似,而且神似。

    不過此地亭柱上沒有黃庭經,更無“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詩句。

    但這亭柱上還是有句子的。

    東西南三根柱子上皆有文字,分別是: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北麵的柱子雖然沒有文字,卻有圖畫,畫著一隻大臉貓。但季寥還是認出來,那是北落師門。

    貓兒的圖形充滿天趣和稚氣,但沒有任何玄虛。

    季寥能體會做畫之人當時的心情,那是美好而快樂的。

    而那些文字,是字字玄虛的。

    三句話都是出自同一段的道經,詮釋著同一個道理。

    其本義是領會了深妙的義理,表達它的言語可以忘掉;魚捕到了,漁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語和漁具雖不可少,但畢竟隻是手段,而領會精神實質,達到自身目的顯然更重要。

    這跟得法而忘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說起來季寥此時,隻能理解這個道理,尚且做不到。

    這不怪他,隻是他所學的東西都太過高深,能夠將其兼容並蓄,已是不容易了。

    宗主向季寥微笑道:“這個亭子叫做‘得魚忘笙’。”

    季寥不免心下幽然,好個得魚忘笙。季笙的名字裏有笙,她忘了笙,也忘了季笙。這是忘我之境。季寥也有這個境界,但他是天生的,而季笙顯然是自己領悟出來的,對此理解深刻,不會如季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以說女兒在修行上的天賦實是比他卓越,清雨仙子斷定她將來成就會是靈飛派有史以來第一人,果是一點錯漏都沒有。

    季寥對宗主微微拱手,他踏步進入亭子裏,觸摸那兩個笙字。

    第一個笙裏包含了靈飛派的帝經,第二個笙包含了易象宗的帝經。

    他早已得悉過靈飛派的帝經,但這次感受又有不同。

    耳內響起天籟,竅穴鼓動,如拉風箱。

    隨之易象宗的帝經的影響出現,使他體內的法力仿佛天象變化,充滿不可測度的玄微。

    天籟和法力如天象變化,導致季寥體內有失控的跡象,但是一股孤高出塵,若滄海月明的異象浮現他的心靈裏。

    這是太清道帝經的法意。

    滄海桑田,任由歲月變遷,明月千古,古人今人皆如是。

    在這股意象下,體內的異變便顯得無足輕重。

    三股法意交織起來,貓兒當日破虛的情景再度浮現季寥心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明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