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六十七 李淵起事(1/2)

作者:雲箋小字字數:4054更新時間:2021-08-07 18:08:49

    公元618年五月建國,十世紀初期的公元907年由後梁的朱全忠取而代之的唐王朝,前後綿延近三百年。如果拋開西漢與東漢合計四百年的漢朝不算的話,唐朝將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命的王朝。

    然而倘若剝開唐朝的表皮,唐朝其實是一直處在險峻的政治糾葛與矛盾的漩渦之中,圍繞權力的激烈抗爭反反複複、無處不有。以輝煌的大唐帝國之名而聞名於世的這個漫長的時代,實際上絕非一馬平川的坦途。

    作為這一時期震撼並改變曆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是八世紀中葉爆發的安史之亂(755~763),以此為契機,唐代的曆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而言之,唐代前半段和後半段呈現明顯的區別:一、唐代前期在繼承隋代確立的律令體製的基礎上,整頓完備了作為統一國家的基本體製。二、進入後期,不僅地方出現了藩鎮(節度使)這樣的獨立勢力,而且中央有宦官專權,大臣官僚們之間也有被稱為“牛李黨爭”的你死我活的激烈政爭,國家權力因此被極度製約和削弱。

    這些巨大的變化不僅僅局限於政治體製方麵,其影響自然還波及了整個社會以及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的思想、意識、想法等各個方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於始於安史之亂的社會麵貌的改觀,我們應該將其視作與下一個時代——宋代,相聯係的波動起伏之一,把其作為從中世(古代)到近世(中世)轉換的一個重要的過程來加以理解和把握。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一個事實,即盡管唐代前半期和後半期的狀態迥然相異,便於以前後期似乎存在著不同的權力體製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唐作為一個王朝卻又一直存續了下來。即便是對唐中央政府與兵刃相見的節度使們,最後也始終未能越過這條底線。

    看起來似乎支離破碎,卻又始終沒有崩盤,唐朝作為一個統一王朝一直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我們有必要認真的思考其包涵的意義。

    經過種種波瀾起伏,並且最終由於安史之亂而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斷層,可是唐朝並沒有因此而分崩離析,而是一直持續了三百年之久。僅從這一點來看,唐代的曆史實際在不斷地告誡我們:對於唐代是不能用通常的簡單方法來加以解釋的,同時,這一現象也使唐史變得更有意思、更有魅力。

    在隋末的動亂如火如荼的發展到最高潮時,隻有一個地方遠離漩渦的中心,始終不動聲色,這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省會太原(並州)一帶。

    鎮守此處的是太原留守李淵。太原作為拱衛首都長安和洛陽的北方軍事重鎮,亦被稱作北都。作為皇帝的經濟根基,太原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被賦予整個太原轄區的全權即最高軍政長官——太原留守。擔任太原留守一職者,都必須是和隋皇室有特別的關係,受到煬帝信任的重臣,李淵正好符合這些條件,因而得以出任太原留守一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