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6: 宜州舊事(7)(1/5)

作者:葉疏微字數:20934更新時間:2021-02-19 21:11:28

    “大薩滿講本部族祖先的英雄故事,大人也跟著男女老少在一起人頭攢攢地諦聽,感歎,落淚,為肅慎人悠久的不平凡的曆史而激動、振奮,為肅慎的未來下定決心去奮鬥。

    各部落酋長屋裏屋外的跳起神舞,表現本部落人慷慨激昂的心情。他們一邊跳舞,一邊唱歌,一邊大聲喊叫。他們把舞蹈叫“莽式”、“麻克新”、“索裏多”,把唱歌叫“朱春”,把歌裏的段落叫“撇列”、“鋪”,把男女對唱叫“倒喇”。

    人們在台下跳起了瑪虎,他們時爾像虎一樣怒吼,時爾像馬一樣長嘶。台下薩滿也跳起了神舞,有的薩滿手搖“轟隆”,它是木杆頂端拴豬哈拉巴八個,互相撞擊,嘩啦嘩啦地響。還有兩個薩滿一問一答,問者大神,答者二神。

    祭祀大會之後,大人巡視王城,臣子們舉著各種“蠻伊”即神像,“索倫”、“固山”即神杆和旗幟,敲著“通肯”即鼓,“鋤庫”長鳴,場麵宏大壯觀,平民從家裏跑出來,跟在隊後跳起了“莽式”,一時君民同樂。一些很遠的外種族人,風聞此事,跋涉數千裏,進入這座神秘王城,跟在“莽式”隊伍後邊一起載歌載舞,感受歡樂。

    以後,他們深入各處探訪,對謎一樣的肅慎族長相、服裝、食物、噶珊等一一觀察,連連稱奇。肅慎人中等身材,粗壯、結實、方圓臉,細眼睛,高骨,耳貼鬢。

    男人胡須輕淡,耳垂貝殼木環,或用六至八厘米長的骨簪把頭發束髻,或者辮發,他們說話聲音宏亮,既使聲音很低,也傳得很遠。

    女人身材比男人稍矮,不蓄劉海,頭發分向兩側,或綰成疙瘩鬆立在頭頂,或綰成兩燕尾垂於頭後,上麵簪著“伊爾哈”,即花朵。

    其美麗者,說話走路如歌舞狀,人皆寵愛。未嫁者椎髻垂肩,或者合梳雙辮,嫁則橫束頭頂,或扁圓覆腦後男人頭戴帽子,有草編葦帽若鍋倒扣狀,有各種獸皮暖帽,頂尖有纓、羽、獸尾,不禿。

    犯頭帽,用整個狗子的頭顱,去掉骨肉後,保留皮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蹂製而成,與孢子的頭一模一樣,故稱“抱頭帽”。人穿“伊春西吉尖”,即皮袍。

    選皮、加工、縫製,全靠經驗豐富的女人來進行。她們把袍麵叫“吐庫”,袍裏叫“多課”,袖子叫“烏勒西”,開禊叫“色勒分”,花邊叫“陶罕”,把針叫“綏芬”,把線叫“索別”。

    男人頭戴帽子,有草編葦帽若鍋倒扣狀,有各種獸皮暖帽,頂尖有纓、羽、獸尾,不禿。頭帽,用整個子的頭顱,去掉骨肉後,保留皮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製而成,與孢子的頭一模一樣,故稱“f頭帽”。

    人穿“伊春西吉尖”,即皮袍。選皮、加工、縫製,全靠經驗豐富的女人來進行。她們把袍麵叫“吐庫”,袍裏叫“多課”,袖子叫“烏勒西”,開禊叫“色勒分”,花邊叫“陶罕”,把針叫“綏芬”,把線叫“索別”。

    冬天取獸,皮不掉毛,光亮、結實最好是“爾察”即貂皮,貂紫黑色毛平而理密者為上,紫黑而理密者次之紫黑而疏與毛平而黃者又次之,白更次。黑龍江貂毛深皮大,忽爾汗貂皮耐久其次是狐貉、瀨、狸、灌、豬。製作過程:剝皮、刮油、洗皮、上、防腐、蹂製。

    薰皮子必須用穀草做燃料,因為“穀火”火硬火勻,薰出的皮子紅潤色正。出內髒,土法熟皮子:把獸腹“薩木什即錐子釘在地即剖開。掏毛朝下攤平皮子,用四個“速頻”用一碗濃鹽水潑皮上然後。用鞋鞋底使勁蹭,蹭勻,皮子易軟。幹了,一抖摟,皮子就可以用了。

    魚皮熟製法:剝皮、刮肉,撐開掛晾,曬幹後,卷緊放在木砧上,用木槌反複地錘打,直到魚皮柔軟為止。也有人用木刀熟製。熟後魚皮白色微黃,薄且堅,軟如綿,暖如牛皮,不透水,不掛霜。用黃魚、青魚的魚皮熬膠粘製衣物。

    趕條魚、懷頭、細鱗、哲羅、大馬哈、鯉魚做“阿庫裏”,即魚皮衣,做革幾蟒鞋、手悶子。懷頭又可做套褲、口袋、褲腿、鞋幫。胖頭、狗魚做魚皮線。魚皮服邊緣縫上獸皮以保結實不壞,再用植物皮、葉、花泡浸,染成藍、紫、黑、豬色。

    “沃龍”即麻。它獨杆,一人多高,杆麵有五六個棱,堅硬,撅斷邊緣呈絲狀。葉子兩端尖,中間寬,邊緣細齒,一簇簇生長,中央包裹種子,種子可以榨油。

    線麻.又名花麻秋天割麻,捆好,扔進死水溝子裏漚,漚脫杆得一個多月。隻有漚好,麻的纖維才能從杆兒上剝離出來起麻的時候,水麵已經凍上一層冰茬,冰冷刺骨,水裏浮著一層長綠毛的臭水,惡臭撲鼻。人從又髒又涼的死水裏撈麻捆,死沉死沉的。

    打開,晾幹,打捆,農閑時剝,扒成絲縷,變成“佛塔密”,即又細又長,剝麻是冬天男女老少一項大活,不用眼睛看,兩手摸著就能幹。人們夜裏摸著黑,邊剝麻,邊聽講故事,也是一種樂趣。

    用紡車紡麻,紡車大輪帶小輪旋轉紡線,織成上下經緯線而成“活龍伯昨”,即麻布。有時,為防備幹活不慎木刺紮傷手指,感染,他們把艾蒿絨卷成條,放盤上點燃,外圍一個樺皮筒,手指伸入筒內,以不痛為度。

    陶紡輪,已出土的最大重九十八克,小的僅八克。人視其貴,家珍藏之。祭祀時,最後一項,常供奉其於神位邊,享受人們跪拜,焚香,歌舞讚頌。如遺失,受部落責之,必複製以息訟。

    打麻繩:半尺長獸腿骨,兩頭粗,“都林穀那爾轟”意思中間細,杆中央穿一根細骨頭,帶勾,叫“拔錘”把麻線係在勾上,人手提細骨勾和麻繩,一轉骨棒,它便旋轉起來,麻紕不停地入手成繩,邊成繩邊絮麻,邊往“拔錘”上纏繞,擰出來的一股叫麻經。再用此法,把兩股合擰到一起便成細麻繩了。

    擰出麻經後,再把幾股麻經合擰到一起才成了繩索。其工具分兩樣,一個是把一塊長木方掏成幾個孔兒,孔裏穿上帶鉤的搖把子,把需要擰繩的麻經係在搖把子的鉤上;另一頭做一個木架,木架上也有一個帶鉤的搖把子,把那頭牽出來的幾股麻經集中到一起拴在這一個鉤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