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日日難過日日過——一九七一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2/3)

作者:星雲大師字數:6090更新時間:2021-02-24 22:13:50

    幸而此時,印順長老、心空法師、吳大海居士首先讚助;李慧全、黃玉明、徐槐生、方倫居士聯名向海外高僧大德呼籲,各地都出現了響應的呼聲,紛紛來函希望能全部錄取所有報名的大專青年。因此,佛光山決定尊重大家的意見,全部錄取,而分兩梯次辦理。

    決定之後,當即購買床鋪、訂製桌椅、裝修大教室、趕工開辟運動場,真是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之所以有這股信心和勇氣,主要都是各位護法給予的資助與力量。如高雄市佛教支會在住持聯席會議呼籲高雄市各寺院讚助,雲林縣佛教支會在會員大會中提議支持,另有許多緇素大德,如海外的勝進長老、樂渡法師、金星法師、浩霖法師等,沈家楨、詹勵吾居士等都大力響應。台灣省政府副秘書長餘學海、高雄市國民黨黨部主委季履科、“教育局局長”王清波等也來函頻加鼓勵。

    開營後,“社會局局長”趙景由等各方大德蒞臨指導,社會人士更鹹感關懷,諸如“郵政局”在佛光山設立臨時郵局,台灣《中央日報》及其他報紙都紛紛報道本營消息,電視公司專程派員拍攝生活動態,播映報道。凡此種種,都足以使夏令營增加榮耀;諸方大德的深情厚愛,真是彌足珍貴。

    兩梯次六百餘名的大專同學,每個人都對佛教留下深刻印象,也改變先前錯誤的觀念。這些同學裏原本隻有十人是佛教信徒,兩次皈依典禮之後,共有一百零八位成為真正佛子。雖然大多數還沒有皈依,但我相信都已經種下了菩提種子。從數百篇的“心得報告”裏,那些對佛教和佛光山“讚美”、“忘不了”的心聲,以及揮淚而別的離緒中,可以預見他們將來對佛教的影響力。

    工程方麵,在此向大家做個報告:本著慈悲的精神,令水族生物免遭漁人捕殺的厄運,而於佛光山山門進口處,約千餘坪的地方辟地建設一處“觀音放生池”。雖然在興工期間,屢遭豪雨大水衝毀,全山大眾還是秉持百折不撓的精神,加上護法信徒的全力護持,我想一定能隨願所成。

    放生池中有一個小島,取名“和愛島”,是為紀念一位俗名“愛姑”,出家名“微和”的比丘尼。由於她的熱心讚助,並且在臨終時囑咐將遺產三萬元全部捐獻,此放生池的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