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跨越自我的格局——一九七九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1/2)

作者:星雲大師字數:5438更新時間:2021-02-24 22:13:54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佛光山叢林大學聘請中日的學者授課,無不希望能充實青年學子的佛學內涵,使其養深積厚,日後能為佛教發光發亮。

    各位護法、朋友們:新春平安吉祥,四時如意!

    寒暑推移,轉瞬間又過了一年。眼見大地一派新氣象,我不禁自問,心地是否也能“寒隨一夜去,春隨五更來”呢?

    “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為了組織佛教青年,來從事弘法利生的事業,並配合當前需求,給予適當的指導,共同奮鬥。十一月,我聯絡開證、靈根、宏印諸位法師,及李中和、王金平等人發起籌組“佛教青年會”,有各界代表八十餘人,正式具文向“內政部”提出申請。“佛教青年會”將以服務、報國、興教、救世為工作目標,這是因應當前社會的需要,也符合青年對佛教的渴求,我想它的成立應能為佛教未來的曆史,揭開新頁。

    憶及早年在宜蘭雷音寺時,我辦了各種接引青年的活動,如組織佛教歌詠隊,設立學生會、青年弘法團,帶領佛教青年到各地弘法,乃至代表中華佛教文化館,為宣傳影印《大藏經》的環島布教宣傳。日後這些青年,如慈惠、慈容、慈嘉等人,紛紛皈依佛門,更成了佛教界的翹楚。一九六九年,我為了接引大專青年學佛,舉辦大專青年學佛營,欣慰的是,當中也有一些青年由此和佛教結了緣,如吳怡教授、張尚德教授、王尚義先生等人。佛教也因為有這些青年的帶動,而能創造新局、走向新時代。

    在發揮道場功能,及文化、教育推展上,雷音寺在一九六三年時,遭“歐珀”台風毀損,經十多年的籌款、重建,終於修建完成,並於十月舉行重建落成典禮。現任住持心平法師,也是當初的青年之一,他年輕有為,一心以弘法為己任,相信由他擔任住持,應能為宜蘭地區的佛教作出貢獻。

    為了北部地區的佛教信徒,能就近參加佛教活動、接觸佛法,因而設立佛光山台北別院。感謝十方信施的護持,台北別院終於在三月落成啟用,由慈莊法師擔任住持。啟用之初,即舉辦一係列弘法活動,如佛光念佛會、佛學研討、佛教文化講座等活動。五月,為促進佛學研究風氣,於台北別院成立“佛學研討會”,開辦至今,邀請到楊白衣、藍吉富、楊政河、遊祥洲、楊惠南教授等人,作專題演講。二月,佛光出版社在台北火車站前廣場大廈九樓開設第一所佛光書局,以方便大眾就近購買佛教書籍。

    在教育方麵,三月,佛教研究院遷往台北開課,由藍吉富教授擔任主任。另外,我們邀請日本原始佛教的泰鬥水野弘元教授,先後在佛光山及台北別院、台灣大學、文化學院等地,作佛教學術專題演講及座談會,也邀請到日本佛教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惠穀隆戒教授、哲學家牟宗三先生、香港佛教學者霍韜晦教授作專題演講。日本佛教大學佛教通信教育部台灣區也在佛光山開學授課。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這種種安排,無不希望能充實青年學子的佛學內涵,使其養深積厚,日後能為佛教發光發亮。

    這一年,佛教出版界更是佳音頻傳。為了讓信徒對佛門朝暮課誦有深刻的認識,佛教梵唄能普及流傳,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學生錄製《佛教梵唄大全錄音帶》,並於十月正式發行;新文豐出版公司推出《宋藏遺珍》六冊;大乘文化出版所出版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也已出版四十餘冊了。

    在國際往來及弘法上,首先要向大家報告的是,去年六月,慈莊、依航至洛杉磯準備佛教道場的籌建事宜,我隨後於七月底前往勘察。經過一番評估後,決定買下位於梅屋(Maywood)的一所基督教堂,作為在美國的第一座道場,我將之命名為“白塔寺”。訪美期間,我也應東方大學校長天恩博士之邀,以“禪學”為題,作一場演講,並至越南寺講說中越兩國在曆史、文化及佛教上的關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