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9章:基德先生是個技術宅(3/4)

作者:烙雨字數:8762更新時間:2021-03-28 16:37:25

    基德艦強大力場的代價是隻要花20分鍾就能燒光滿載的燃料--這可是天價,這些燃料能讓它以G航法連續航行一個月耶!?但是羅伊還是做了。為什麽沒人問他,為什麽要用力場發生裝置?直接加厚艦艇的裝甲不行嗎?

    羅伊原本當然是想都沒想過要如此:當然不行!不然換個問法,你推一顆小行星擋在艦隊前麵,朝要塞航行過去,能誘使要塞炮轟到小行星上頭嗎?白癡才這樣幹啊!

    直接加厚艦艇的裝甲,其他技術細節不考慮,單說力場被貫穿之後,中性粒子炮直接打在艦艇上,會造成表麵裝甲熔融,這很容易可以藉潛艇放出的無人偵查艇觀察到。

    不過羅伊想當然的“很容易可以觀察到”,在實戰中又如何呢?那位敗戰的少尉--記得是叫欣布哥,難道沒有觀察到對方旗艦擁有異常的防禦能力麽?但他在慌亂中頑固的集中火力攻擊它,導致慘敗。

    羅伊重新檢視這份基德艦改進案,並且隨任思維發散。

    和地球海戰的主角由戰列艦轉移到空母,是因為ww2的太平洋海戰這樣明確的分水嶺不同,宇宙戰爭的重心為何從空母移動到炮艦,並不是個被完全解明的曆史過程,空母的遠程打擊能力實際上仍優於炮艦,雖然防禦能力差所以需要護衛艦,但隱形設計能起到很大隱蔽作用,因為艦載機的起降不會大量累積熱能。事實上,就算共和對量產型SARM寄予厚望,也不曾考慮要用SARM取代炮艦,改變戰爭格局。

    對於這點羅伊有自己的見解--那是因為,戰機駕駛員太昂貴,而且極難補充。

    遠古地球的二戰中,日本就發生了空有優秀戰機卻沒有足夠飛行員的窘況。現在帝國和共和的人口基數雖龐大,但養護的艦隊一樣異常龐大,如果試著用SARM取代炮艦來改變戰爭格局,首先駕駛員數量就是難題。

    相對的,長程炮戰很容易讓艦隊指揮官的思維僵化,炮艦的護衛變成驅逐艦和空母的艦長自行拚命維護,艦隊指揮官隻想著令炮艦指哪打哪,即使有舷板戰的好機會,也經常錯失。

    這情況下交戰雙方還維持住了炮艦的尺寸,沒有發展成大艦巨炮主義,真是項奇跡。現在的炮艦,幾乎是維持底限的反潛反艦反導與防空機能的前提下、再硬塞中性粒子炮之後的最小尺寸,即使這樣也貴得要死。雙方科研單位肯定都曾提出大艦巨炮的方案:單獨一艘,火力就足以擊毀標準型的炮艦;但相反的,正常的火力卻無法擊穿它的裝甲。這樣的巨艦聽起來很理想,但問題和千年前的戰列艦卻一樣:這巨靶豈不變成了招引對方戰機編隊的香餑餑?

    所以羅伊看著眼前這份草案很不喜歡--這條艦艇太大了。

    於是他大筆一揮駁回了這項方案,直接下令做一項新研究或說新改裝--羅伊下令先排除萬難造一條出來瞧瞧--在最低限度維持一艘炮艦基本性能的前提下,直接增加裝甲厚度,達到總重的30%!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