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〇三章:張居正定下剿滅都蠻之策(1/2)

作者:泉印眼鏡蛇字數:5702更新時間:2021-04-22 23:25:54

    大明王朝在萬曆初年,是很有一番振興模樣的,這歸功於張居正的改革,但是,曆來改革必須有最高統治者的支持才能徹底推行,張居正卻是順風順水,很是得力,這有宮內太後與大太監馮寶的傾力支持,應該說,張居正是一代賢臣,但在他與他的統治圈子取得完全的統治權時候,手法卻是不大磊落,順帶著,僰人也成了張居正集團的犧牲品。

    朱翊鈞繼位之時,張居正與內閣眾臣同受顧命,皇帝年少,自然是太後當家,先確定內閣輔弼班子是大事,當時張居正雖然最受寵信,但是他入閣晚,是隆慶皇帝在位時候才提拔進內閣的,排位自然在老臣高拱之後,李太後知道朝廷新立,以穩為主,決定任命高拱為內閣首輔大臣,地位與權勢相當於以前的宰相,明有祖訓,曆代不得設置宰相,宰相的權力分攤到六部,後來的皇帝感覺六部權力過大,不利於集權,幹脆設置內閣,內閣有大學士,內閣首輔的權位就相當於古代的宰相,既然有高拱任宰相,張居正要想按自己的思路主理朝政,當然是窒礙難行,特別是到了離首輔大臣一步之遙的時候,更有宮內奧援,任誰都會對這宰相之位心存覬覦的,特別是已經做到東閣大學士高位的張居正。

    新朝建立,張居正與馮寶便秘議除掉高拱之策,兩人是有此便利的,老是在李太後身邊繞著,張居正在外朝尋找機會,馮寶據此在太後麵前絮叨,時間長了,李太後自然動搖了,謠言傳過千遍就成了真理,與高拱相比,張居正與馮寶在太後心中,距離更近些,便將高拱撤職了事,張居正順理成章,進位宰相,真正開始了大明的張居正時代。

    可以說,如今的張居正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高拱以及高拱被撤職的事兒,朝廷上難免有議論,高拱不死,張居正就覺得不踏實,幹脆一不做二不休,除了他得了,這些陰謀作為政治家來說,其實也沒什麽,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機會來了,朝廷發生“王大臣行刺皇帝事件”,在明朝後期社會矛盾非常激化的時候,發生行刺皇帝事件,也沒什麽可奇怪的,官逼民反嗎,隻是矛盾激化的結果,張居正他們抓主機會不放,硬往高拱身上扯,這可厲害了,不是以前那些小錯誤,刺殺皇帝,滅九族的大罪,這是置之於死地的毒計,高拱可以說已如躺在案板上的羔羊,隻等挨宰了。

    應該說,明朝的文官製度還是比較完善的,有明一代,雖然也常出現大臣或宦官專權事例,但是,相較於兩漢與唐朝時候可以對皇帝生殺廢立的狀況,還是好的多了,分析一下我們可以知道,明朝的大臣與宦官專權,無不在皇帝的縱容之下,嚴嵩如此,王振、魏忠賢也是如此,他們雖然跋扈的厲害,但是,每人能動搖皇帝的寶座,不管他是昏庸還是懦弱,隻要皇帝一個旨意,權臣權宦們便立刻灰飛煙滅了。

    張居正與馮寶等人在朝中翻雲覆雨的時候,就有大臣覺得做的太過分了,致人於死地,明朝時候還是不大缺乏硬脖子官員的,曆朝皆有,比如海瑞,比如東林黨,等等。

    吏部尚書楊博、禦使鍾繼英、左都禦使葛守禮等人先是在朝堂上力保,先保了命再說,然後呢,楊博其實已經掌握了張居正陷害高拱的確鑿證據,隻是先不說出來,他知道,一旦說出來,事情反而沒有轉圜餘地,加速了高拱的死亡,他掌握了證據卻不說,這就像定時炸彈,讓對方隨時都有危險逼近的危機感,就會畏首畏尾,不能速決。

    葛守禮老先生還是比較沉著,他對張居正還是有著那麽點信任感,他幹脆親自找張居正,鼓動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正說反說,仔細分析,還真讓張居正感覺慚愧得緊,想了想,實在是太過分了,事關自己的威信,這高拱已經打趴下,要是真在這樣決絕地害死了,自己的威望也無法提振起來了,當上了宰相,也沒了朝臣奧援,那就麻煩了。

    想到這裏,張居正趕緊進宮,雖然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麵子問題,絕對是不能丟掉的,但是,他還是誠懇地擔保,高拱無罪,其實這些對太後來說無所謂的,她心裏明白得很,知道張居正這招壓服不了眾心,既然他自己找了個台階,那就給他下吧,兒子的江山還得靠他操持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