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9章 淞滬(1)(1/3)

作者:憤怒的孤獨字數:8364更新時間:2019-03-18 05:34:06

    民國二十六年的下半年,從七月到十二月,中日兩軍在北戰場與東戰場同時作戰。WwW COM東戰場隻包括三個大都市,上海、南京、與杭州,地域比較,但作戰的人數多,過一百萬,民國約七十五萬,日軍約二十五萬。北戰場地域大,包括五個省,河北、察哈爾、綏遠、山西、山東,還加上河南省的一部分;作戰的人數在地理的比例上較少,卻也不少於一百萬;日軍有八個師團,四個旅團,與若幹特種部隊;民國有六十個師,二十二個旅。

    七七之後,日寇做出了擴大戰爭的決策,策劃軍事行動的同時,他們沒忘記進行撤僑行動(很神奇吧,居然把人命當回事兒)。害怕各地的僑民被當做人質亦或是擔心被戰火波及,7月8日,在華日僑奉日本政府的命令,開始向上海、青島兩地集中。在此之前,日本駐長沙代理領事高井向南京日本大使館代行大使職務的日高信六郎參事官報告:“湖南省主席何鍵的參謀對高井,南京給何主席密令,如果在上海日華兩軍生衝突,在長沙要用大炮轟擊日本軍艦。因此,在問題沒生前,我懇切請求你把停泊在長沙的日本軍艦撤走。”

    此時長江沿岸日本僑民分別集中於漢口、上海。特別是在7月8日通縣“冀東自治政府”保安隊反正時殺死一批日本在鄉軍人等事件生後,原在長江內的日海軍第艦隊的第11戰隊加了撤僑行動。至8月9日,長江沿岸的9名日本僑民和原駐漢口日租界的日海軍特別6戰隊餘人,在第11戰隊艦艇掩護下全部撤至上海。為利於在上海作戰,將現在上海的老弱婦孺全部撤回日本,但將適戰青壯年及在鄉軍人約1人留滬,準備必要時讓他們參加上海作戰。居住於華南各地的日僑約1165人也於8月間撤回日本,原在南京的日本大使館外交人員及少數有關日本人於8月16日乘火車撤至青島。

    “就這麽看著他們走?”

    “不急,不急,反正一個都跑不掉。”現在對這些平民動手沒有意義,隻會損害自身的形象,日本可是很會利用輿論,“國府那邊怎麽樣?”

    “知道要開戰了,布防工作隻進行了一部分,軍隊沒有完全動員,還是有人希望能和日方談和,平息衝突。”龍司的語氣很不屑,淞滬會戰要是先製人也許之後的戰局不會那麽崩壞。

    “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還試圖騙自己對方是吃素的,隻有把腦袋砍掉才知道痛嗎?”那些加強了武備的部隊恐怕免不了原先的命運了,“咱們擴軍的步伐要加緊了,戰局要是太崩壞,最後損失的還是我們。”

    “是!”

    8月9日17時左右,日本海軍6戰隊駐滬西的第一中隊長大山勇夫中尉和一等水兵齋藤與藏,駕駛汽車至虹橋機場的我國駐軍門衛附近,要強行越過警戒線偵察剛到該地的61師658團和659團的情況,因不聽製止而被哨兵擊斃。這就是“大山事件”,嫻熟的挑事手法是日本人用慣了的伎倆,從九一八開始就是這樣找事兒,扣對方屎盆子,然後抓住借口以有理方的身份“被迫”反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