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零二章不能在鄭相公麵前丟了臉麵(1/3)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7176更新時間:2019-03-18 20:37:03

    “皇帝敕曰:朕悉江南之亂,禍在邪魔,亂於外道,起於摩尼。驚天下民亂之根,皆於邪教愚民所致,特敕命四州製置使、太中大夫鄭智,以兵覆之,凱還民本,撥亂反正,以平亂源,速平江南,穩定社稷,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付鄭智!”

    鄭智拜謝聖恩,接過聖旨,隨即順手遞給吳用,上前寒暄欽使,這欽使本是中書省下侍從官,姓黃。欽差而出,鄭智自然也是要接待一番的。

    吳用接過聖旨,又攤開了看了許久,看得那皇帝趙佶自製的鮮紅大印。又仔細再讀了一遍其中文字,甚至連聖旨的材料也細細觀瞧一番。

    鄭智已經帶著傳旨的侍從往門外而去,準備進城裏安頓。吳用跟著出門,卻還在仔細研究著聖旨。

    對於讀書人的科舉之法,是中國古代統治者最為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了科舉,理論上來說就是人人都有了上升的渠道,有了從平民變成貴族的渠道,也有了左右國家方針政策的渠道。

    這與西方是極為不同的,西方的貴族,世世代代,身來便是貴族,隻在固定圈子裏傳承。中國的貴族卻是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得,這也是中國國代的王朝可以長時間統禦大麵積疆域的重要手段。

    也解決了許多底層民眾常規性反叛的問。當然理論自然與實際是有差別的,寒門子弟,一朝得中,從此平步青雲,這種情節永遠隻在故事裏麵。不會在現實之中,即便現實中發生了,也不過是一朝得中為結局,而不是平步青雲為結局。

    中國古代王朝,拜相之人,入閣之人。從來沒有真正的底層出身,都是士族的權利。士族一旦形成,也就把持了主要的讀書資源,更會形成固定的貴族階級。即便朝代更迭,這些名門望族也多不會覆滅,在新朝之時,也能占據一席之地。

    即便是劉邦與朱元璋兩個泥腿子上台的朝代,朝廷大臣,也多是固有士族的天下。蕭何也是讀書之人,本身便是沛縣大族。劉伯溫更是兩浙士族子弟,還是元朝進士及第。

    出身決定一切的理論,從古至今,從中到西,都是通用的。隻要階級形成,那麽階級隻會越來越穩固。所以底層人的逆襲才會變成勵誌故事,但是終究隻是勵誌故事,而不可能變成普遍。變成眾人傳頌的故事,本身就是證明這件事的稀有性。

    不論古今,不論中西。底層人民都是在這種勵誌故事中尋找著階級差距的心理平衡。

    吳用一直帶著這封聖旨跟在鄭智身後,直到鄭智把這東京來的中書侍從安排妥當。再看吳用手中的聖旨,鄭智麵色慢慢低沉下來,開口與吳用說道:“還拿著這聖旨作甚?”

    吳用沒有明白鄭智話語的意思,答道:“學生第一次見得聖旨,多看了會,回頭便找個寶箱為相公鎖起來放好。”

    鄭智似乎有些氣憤,開口又道:“鎖起來作甚,滿篇話語,一派胡言!”

    原來鄭智氣憤的是這趙佶始終還是不知這江南之亂是為何而起,卻是也不知趙佶是裝作不知還是當真不知。

    若是趙佶是真不知曉,那這大宋朝實在可悲。若是趙佶裝作不知,這大宋更是可悲之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