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二十三章 凱兒隨我北上(四千五百字,月底月票,多謝!)(1/4)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0458更新時間:2019-03-18 20:37:32

    西軍精銳一共四萬人左右,還有一萬多的後勤廂軍,大軍全部往東回靈州城。軍糧也在往靈州集結。

    大軍往北,越過興慶府之後,沿著黃河北上,兀剌海城本就是黨項人的最北的城池,東邊與北邊都是遼國的土地,東邊為遼國西京道,北邊便是遼國的上京道。上京道地盤極其廣闊,幾乎涵蓋的蒙古草原以南所有的地方。

    蒙古這個稱呼,其實來自蒙兀室韋北邊的一條河,叫做望見河,望見與蒙古在唐之前,音調是相似的。意思是永恒的河流,《大英百科全書》中把蒙古這個詞匯的意思解釋為勇士,其實是錯誤的。

    室韋,乃東胡的一支,也有推測為鮮卑人的後代。遼金宋多喜歡把草原諸部叫做韃靼。室韋,顯然就是後來蒙古的祖先。也是孛兒隻斤鐵木真的祖先。

    蒙兀室韋,是室韋的一個支脈,就是蒙古,其中也細分成其他一些部落,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的乞顏部落,鐵木真的義父王汗所在的克烈部。但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主要集中在更北之地的貝加爾湖區域遊牧,已然算是蒙古草原的北部邊境之地了。此時南邊草原上的部落與蒙古人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不論是從血緣還是種族上。

    直到有一個叫鐵木真的人在四十年後出生,聯合克烈部的王汗打敗了塔塔兒人,又打敗了王汗,鐵木真聚集貝加爾湖周邊幾大部落之力,掃平草原,統一了草原所有的部落,蒙古人這個稱呼才統一指代草原上的遊牧人。

    拖雷忽必烈一係,更稱之為黃金家族。黃金家族的沒落,來自明朝,明朝對待草原的政策就是分而治之,不斷離間草原諸部,使得蒙古人自相殘殺不止。直到建州女真崛起,也就是滿人,帶著大軍從東北之地衝入草原,衝入這個互相殘殺了幾百年的草原,打敗了蒙古當時相對而言最強大的孛兒隻斤林丹汗,蒙古人徹底走向了沒落。

    最讓蒙古人損失慘重的不是戰爭,而是宗教。滿清時期,之所以草原一片寂靜,從康熙之後就沒有真正的叛亂,便是宗教起的作用。滿人在草原推行喇嘛教,當喇嘛教在草原興起之後,規定蒙古每個家庭的男子,隻能留一人守灶,其他男子皆要入寺院去當喇嘛,還能免除稅賦。

    當蒙古人篤信喇嘛教的時候,人口急劇下降。從五百萬人的蒙古草原,到得清朝末期,整個草原隻有五十萬人口。

    阻卜,其實並不能稱蒙古,卻是可以稱為韃靼,兩宋稱呼草原人,多叫韃靼。遼金稱呼草原人多為阻卜。

    阻卜人本是一盤散沙,經過幾次抵抗契丹人的戰爭之後,阻卜人慢慢形成了鬆散的聯盟,這個聯盟一直存在,卻是到後來也沒有了意義,因為從來沒有打勝過契丹。而是每次都被打得俯首稱臣。聯盟也就名存實亡了,還是如散沙一般。

    散沙一般的阻卜諸部,又名義上受遼人管轄,但是又並不聽遼人指揮。遼人似乎也對這些被打服的阻卜人並不在意,隻要明麵上臣服,也就並沒有進行多麽有力度的統治。其實也是契丹人的敗筆所在。

    如果契丹人與滿人一樣對草原進行了強有力的統治,女真想滅契丹,便是難如登天一般。也是後期的契丹皇族,實在沒有居安思危的態度,也看不起其他人,看不起女真人、阻卜人,也看不起宋人。隻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天下無敵。生活安樂,一切足夠。

    契丹人學習漢人文化,什麽都學得不錯,連**也學得極為到位,遼人官場之**,比末年的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貴族早已糜爛,所以才會如此不堪一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