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一十二章一畝三分地太少(1/3)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7214更新時間:2019-03-18 20:37:52

    “嗚。。。嗚。。。”

    號角已起,無數的斥候在十幾裏的距離內來來往往,達旦幾個真正有實力的大部落,真的就這麽聯合起來了。效率高到出乎了鄭智的預料,幾個互不統屬的部落,竟然簡簡單單就能把部落的戰士都聚在一起作戰。

    鄭智本以為這如散沙一般鬆散的草原,本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怎麽也該互相磋商說服才能成功達成聚兵協議。未想李幺狗六七日就帶回來了消息,說達旦人已經開始聚集了。

    此時離特古斯出逃也不過半月時間,鄭智大軍對麵,已然就是達旦聯軍,相距已不過十幾裏。

    大戰一觸即發!

    這一戰,鄭智也期待了許久,便是這一戰鄭智便能徹底把草原南方之事處理幹淨。

    一方勢力處於險地,要麽趁勢崛起,要麽被人吃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鄭智如今就是這般險地,北有女真,南有大宋,南北皆是敵人。就如戰國之末,六國攻秦,秦國幾線作戰,岌岌可危。秦敗,六國分之。秦勝,從此這天下再也算不得什麽,隻待老秦一個一個來吞並。

    秦能勝六國,在於製度之勝。整個國家被嚴苛的法律與強力的統治整合在一起,整個國家就猶豫一部效率極高的戰爭機器。其他六國在製度之上效率便差了太多。這才是秦國勝利的核心原因。

    嚴苛的法律與強力的統治,也間接造成秦國不過二世而亡的後果。福禍相依。

    同等條件下,製度上的差別,就是國家實力的差別,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大軍止步,兩方相距七八百步。

    一萬五千漢人鐵甲騎兵。

    四萬多達旦騎兵。

    鄭智在陣前看了片刻,慢慢打馬回頭,到得後陣。後陣之中一座簡易的高台,高台之上幾個座椅,座椅背後便是兩杆高聳的旗幟。

    一杆上書“燕”,一杆上書“鄭”!

    高台之後,十幾麵牛皮大鼓,還有十來麵巨大的銅鑼。再往兩側,便是號角。

    高台之下,兩百多個親兵,大多要做的事情便是傳令。鄭智的令兵,興許是這個世界將帥之中最多的,鄭智越來越習慣於細節上指揮戰鬥。戰爭打得越細致,勝算便也越高。

    再往後,便是輜重,還有一些謨葛失人與禿別幹人。周度文與吳用這類文官也在最後。

    鄭智從陣前回來,下馬走上將台,示意幾番落座而下,身邊之人便是種師中。

    一道一道的命令傳下,大軍不斷變換著陣型,左右又有兩隊騎士出陣。兩翼展開,中軍緊密。

    蒙古人西征之時,便也是如此戰法,兩翼的猛烈進攻,中軍再出重拳,還有遊騎伺機而動,也暗合《孫子兵法》中正奇之道。

    戰術之法,便是戰爭的具體打法。戰略之法,便是在作戰之外的謀劃。中國人自古就擅長此道,浸淫幾千年。不論是外交,還是戰略,亦或者是戰術,都有自己的一套極為務實的理論。

    從大曆史長河來看,在華夏擴張的階段,最為有名的理論便是遠交近攻,也是這一個理論,讓在黃河與長江流域開始發跡的華夏子孫,擁有了如今碩大的地盤。這一點是極為成功的,也是在大曆史之中整個人類唯一一個如此連續而又成功的民族傳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