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九章 勤勞的馮老三(1/4)

作者:祝家大郎字數:13020更新時間:2019-03-18 20:38:21

    過得幾日,剛剛微亮,馮老三挑著自己養家糊口的貨郎擔子,便從自己的院出門去了。

    一家六口人,上有老母,下有兒女,主要的收入來源便是馮老三每日走街串巷的貨擔,再加上妻子與母親給一些大戶人家漿洗衣服、縫縫補補之類的活計。在這河間城,便也過得還算殷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過不得多久,三個兒女便也該起床了,官辦的學堂,幾乎不收取什麽學費,但是也需要自己買筆墨紙硯,一年下來,其實也是一筆不的支出。便也讓馮老三每日必別人起得更早一些,在別的走街串巷的貨擔郎還沒有出門的時候,馮老三已經就在街巷之中叫賣了。

    起初的時候,馮老三也並不需要如此,因為隻送一個兒子上學堂。到得後來,官府教育處來人到家中,便是要另外兩個女兒也必須要到學堂去,這讓馮老三如何也不願意。

    待得教育處的人好言相勸幾番,再惡語恐嚇幾番,不送女兒上學堂,就要抓到大牢裏去挨板子。馮老三罵罵咧咧許多,終究還是不敢不從,隻得硬著頭皮把女兒也送去了學堂。好在馮老三也不是好吃懶做之人,硬著頭皮,那便就隻有比別人起得更早一些。

    六年免費官辦學堂之法,已然在全國開始推廣,主要的城市鎮子,已然都開始施行,至於那些偏遠鄉村,還有待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新朝教育費用的支出,已然成了朝廷財政開支中的重要支出。這是曆朝曆代從未有過的事情。

    新朝盡管收入不菲,奈何支出項目也越來越多,支出的錢財也成倍數增加。不論是軍費,還是修建道路這樣的基礎設施,還是如教育這般的支出,亦或者是科研上的投入,皆是花錢如流水。

    便是衙門的細分與增加,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就如大理寺在全國的組建,訴訟之法的製度程序改革,皆是錢。

    鄭智到得此時,方才明白為何以前的朝代會把大多數的職權就集中在一個衙門與一個主官身上。基層的管理大多靠基層自治。

    並非是製度非要如此,不願細致治理,也是行政上的成本問題。真如後世那般每樣職權都細分成無數個機構,不公務人員的俸祿問題,就公文紙張的耗費,都是一筆不的費用。

    公務的治理,從籠統治理,走向職權細化治理,便是進步。再因為科技的發達,網絡的發達,資料處理能力的進步,也會開始從職權細化治理,走向公務處理的集中化,也是進步。

    錢,每到一個季度結束,便會煩擾鄭智一次。解決辦法也唯有一個,便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想盡辦法弄錢,節流就是盡量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也把國家的錢都花到了地方。武力之下,是搶是奪,皆可。各地能關係到錢的衙門,不斷來回巡視,不斷調查,堵截漏洞,也可。財政預算概念的引入,支出的細致規劃,也是辦法。

    當然,發展經濟還是主要的。這才是賺錢的門路。

    馮老三擔著貨擔走街串巷,別看貨擔不大,雜七雜八的東西應有盡有,一般家用的針頭線腦,甚至幾匹不同質地的布料,柴刀、菜刀、剪子,一般人家用的簪子、梳子銅鏡,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