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九章 以人為鏡(1/2)

作者:李子謝謝字數:4742更新時間:2021-05-09 13:02:30

    趙采玉入宮以來,第一次被皇帝召去了兩儀殿。

    趙采玉抵達兩儀殿的時候,皇帝正和禮部侍郎兼任諫議大夫的魏賓大吵一架,吵架的緣由是這樣的:

    根據大周製規定,年滿二十一歲才能被點兵,某位封姓大臣卻十八歲以上高大健壯的也可以點兵,皇帝聽了覺得有理便同意了,不料魏賓卻跳出來直接駁回皇帝詔令,且駁回了三四次,不肯簽發。皇帝大怒,就把他召到兩儀殿質問。

    皇帝,你作為一個臣子,你如此目中無君主,這是以下犯上,不想要脖子上的腦袋了嗎?

    魏賓身為諫議大夫,從來就不是想要腦袋的,他,我的皇帝陛下啊,您常要以誠信治下,但即位以來,常常失信於民,朝令夕改,知道“君無戲言”四個字怎麽寫嗎?還什麽以誠信治下呢?

    兩個人正臉紅脖子粗著,太監許良方進來稟報,十七公主殿下到了。

    皇帝正對魏賓在氣頭上,便讓他滾出去,魏賓嗎覺得滾就滾,反正他是不會簽發詔令的,於是理直氣壯、腰杆子挺得特別直地走掉了。

    看著魏賓的背影,皇帝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對趙采玉道:“十七,你看看這老東西的德性,都是朕過去把他寵壞了,他這是恃寵而驕!”

    皇帝罵人的樣子沒想到還挺逗比,趙采玉忍不住哈哈大笑。

    皇帝一張問號臉,你老爹肺都要氣炸了,你作為你爹最疼愛的女兒居然還笑得出來?枉我過去那麽疼愛你,老爹我真是錯付了!

    趙采玉便安慰他:“父皇,您不是直言鯁議,致下太平嗎?有道是,人用銅做鏡子,可以糾正衣冠;用古代曆史做鏡子,可以明辯國家的興盛與衰亡;以人做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和過錯。這魏大人就是父皇您的一麵寶貴的明鏡啊,你若失去了他,就是失去一麵明鏡……”

    唐太宗在自己的諫議大夫魏征死後了段名人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此刻,趙采玉將它翻譯了一下,用來勸導這位與唐太宗對標的大周皇帝,皇帝竟有醍醐灌頂的感覺,轉怒為喜,對趙采玉道:“朕的十七不愧是朕的開心果、甜心棉襖,如果不是你勸父皇這番話,就衝魏玄成這老匹夫找死的賤樣,朕今非砍了他不可。”

    趙采玉就一邊替皇帝捶肩,一邊笑道:“父皇心裏明鏡似的,哪裏需要兒臣勸導?這些年父皇有多少機會可以砍了魏大人,父皇不照樣沒有這麽做?為什麽呢?那是因為父皇心裏明鏡似的,知道魏大人是個忠貞耿直的好臣子,而父皇是明君,明君與忠臣隻會惺惺相惜,不會互相傷害乃至打殺的。若父皇真的砍了魏大人,一定會後悔的。”

    皇帝就冷哼,要是魏賓死了,朕才不會後悔,頂多送他一首詩。

    趙采玉哈哈笑著:“想必父皇會去淩煙閣,對著魏大人的畫像做詩一首,勁條逢霜摧美質,台星失位夭良臣。唯當掩泣雲台上,空對餘形無夏人。”

    這正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後寫下的哀悼魏征的詩,此刻聽趙采玉來,真是字字入耳,聲聲有趣,皇帝不出的愉悅與順耳,一邊笑一邊誇讚十七還是朕肚子裏的蛔蟲,並朕改日就跟魏玄成服軟,到時候再賞賜他一隻金甕。

    一場劍拔弩張就這麽化為無形,兩儀殿外,許良方與武月互視了一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