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99章 會試(下)(1/2)

作者:野禪狐字數:8984更新時間:2019-03-19 06:28:09

    陸爍兀自笑了一會兒,這才恢複了正常的麵色,開始想著這道題該如何答。

    這道題題目並不難理解,引經據典亦是簡單。

    如此一來,對於在場的眾位學子來,考驗的就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了,還要跟時事聯係在一起。

    曆史上南北之爭不少,單單拿科舉來論,從唐朝時便有了南北取士之爭。

    及至北宋,由於經濟、文化重心難移,南方文氣漸漸重於北方。

    此時,統治者當機立斷,設立南北分卷的製度,特許北方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平衡。

    這一分卷考試的方法,適應了南北方科舉的差異,同時也平衡了不同地區的士子心態。

    從大局而論,這也是平衡朝堂勢力的一種強有力辦法。

    要知道,中國人的鄉土觀念十分重,出自同一考區的學子,往往會形成然的幫派,更有甚者,同鄉成黨亦是常見。

    如此一來,若是考生以南方多而北方少,難免會使朝堂上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對於偏遠地區來可謂大大的不利。

    等到了大齊朝時,太祖皇帝深知南北方取士差異過大對於朝堂的不利影響,便也跟著下達了一係列舉措。

    不過相比於兩宋而言,他這舉措又略有不同。

    北宋采取分卷考試的方法,南宋因襲之。

    太祖皇帝卻別開生麵,令全國考生使用統一的試卷,隻不過,在放榜取士時,卻會規定地區比例,將差別縮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就如現在,北方與南方比例為六比七,相差不大,勉強算得上是平衡。

    此外,太祖皇帝還規定了,若是當真有大才之人,因人數限製而落榜黜名,可考慮動用額外的十個名額,使得有才之人不旁落。

    如此規定,南北考生俱是心服口服,並無異議。

    陸爍想清楚這些,再看這題目,心裏便有了主意。

    此次的主考官盧世新,出身潤州,本屬江南道人,然而及第之後,他卻一直在北方任官,他的三個兒子也因為他任職的原因,俱都歸屬於關內道考區。

    父子兩代,一南一北。

    而從盧世新往年的著作來看,他這人十分重視“中庸之道”,以寬厚之心要求自己,在對待南北詫異上,也是秉持著“和而不同”的態度的。

    這般想著,陸爍又仔細思慮了一番,才終於下筆,將心中的想法一一寫了出來。

    “聖人立言為先……”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

    “北人學問,遠不如南人……”

    “南人輕浮,亦莫如北人長才大器……”

    ……

    洋洋灑灑,陸爍引經據典,很快寫就一篇長文。

    待晾幹了試卷,陸爍又看了一次,越看越覺得滿意。

    他遂也放下不提,開始繼續往下做題。

    策問題對陸爍而言不算什麽難事,因此,待晚上日頭落下之前,陸爍便已經全部做完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