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八一章 朋黨(2/3)

作者:木允鋒字數:6668更新時間:2021-05-02 03:33:03

    至於南霽雲……

    他還在猶豫當中,雖然建功立業的確是他渴望的,但去碎葉這種萬裏之外的絕域,仍舊很難一下子就做出決定。

    當然,楊豐也不急。

    他有的是時間。

    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在揚州迅速和李皋完成了對船場的巡視,並且設立了一處督造所,留下一批在這期間由他親自培訓的技術人員,還有模型和全套的圖紙資料,甚至包括一些新的建造工藝,總之一股腦填鴨式塞給了那些船場工匠,至於接下來就由督造所來負責監督指導了,漕船又不是什麽高端貨。楊豐一行在半個月後重新啟程,沿著長江順流而下轉向杭州灣,趁著西北風的尾巴迅速趕到了餘姚,當然是郡不是縣,也就是寧波,但不是現代寧波,而是鄞江鎮,三江口的寧波城是二十年後才確定的。

    因為附近多樟木,再加上又是天然良港,這裏的造船業幾乎伴隨整個中國古代曆史。

    在這裏楊豐就很忙了。

    除了親自把許瑤送回餘杭的家中以外,其他整整兩個月時間他完全泡在造船工地上,指導那些工匠如何製造一艘大型福船,因為這裏有大量儲備的木材,他還親自動手帶領工匠完成了龍骨的鋪設。不僅僅是福船的建造,還有原本曆史上就在這裏建造的鳥船同樣鋪設了龍骨,到他離開時候,實際上一艘十幾丈長的福船和一艘近十丈的鳥船已頗具雛形,而且所有工匠都已經大致掌握了技術,基本上再有倆月就能建成了。

    實際上木船建造很快的。

    但前提是必須準備好足夠的材料。

    而這裏恰好就有足夠材料。

    當楊豐離開明州時候,已經是陽春三月了,在這個草長鶯飛的季節裏他再次登船南下,當然,這一次依然帶著許瑤,後者要搭他們的船前往廣州去看望許遠。

    就這樣楊豐沿著海岸線上的一座座造船場不斷向前,多則逗留一個月少則半月,盡可能地向那些工匠傳授更多技術,當然,順便也給他和高仙芝等人的大唐版東印度公司訂購大型海船。這家起名逐遠號的商號,目前除了他倆和李嗣業以外,還有封常清,程千裏,哥舒翰,段秀實,王思禮等總計二十名隴右,安西,北庭三鎮的將領,這都是楊豐遊說出來的,另外還有他親親好姐姐一份子,在南下途中又加上了李皋,後者不出錢,但是他可以通過在賬目上做手腳,將這家公司的第一批二十條商船造價削減至一半。

    至於剩下一半誰出就不用說了。

    李隆基的第一批造艦計劃是一百艘排水量一萬石的大福船,兩百艘排水量四千石的小型鳥船。

    排水量概念是楊豐定的。

    唐朝一石是五十多公斤,一萬石大福船也就等於五百噸,四千石也就是兩百噸,這些船雖然的確挺大,但還不是很誇張,畢竟唐朝征高麗時候戰船普遍都是載重千石,這是載重而不是排水量,真要算起來楊豐的鳥船和那時候差不多。

    也就福船稍大點。

    這些船要在五年內,最多不能超過六年內完成,這樣龐大的造船計劃,又是在距離長安幾千裏外,完全可以說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李皋想在賬目上做手腳那簡直就是玩一樣,有他這份幹股,逐遠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第一批最廉價的商船。至於這第一批全部使用鳥船,這種船速度更快,順風全速甚至能達九節,這在風帆時代已經算快的,雖然肯定沒有大福船載貨量大,但逐遠號的暴利完全可以忽略這個問題,縮短運輸時間減少水手死亡率更重要,這年頭一個能遠洋航行的水手才是寶貴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