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56 一日千裏(3/3)

作者:鯰魚頭字數:6702更新時間:2021-02-26 07:49:11

    這種說法頗有市場,不過和事實不符。

    羅克接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時候,協約國西線已經處於崩潰邊緣,英國甚至都已經做好了撤回英國本土放棄法國的準備。

    現在的說法都是馬後炮,世界大戰都已經結束了,那肯定是怎麽說都可以,換成當時,除了羅克,又有誰能力挽狂瀾,誰敢承擔這個責任?

    恐怕基欽鈉和約翰·傑力科也不行。

    轉天部隊開拔,前往預定演習區域。

    羅克和基欽鈉乘坐的還是裝甲指揮車,基欽鈉上車的時候看著道路上一眼看不到頭的各種車輛感慨萬千。

    羅德西亞北部師和騎兵第一師並不是全體參加演習,而是抽調幾支部隊組成一個混成旅參演,一個混成旅的兵力大約5000人左右,裝備的坦克雖然隻有兩百多,各種車輛加起來就有上千輛之多,這也是南部非洲傾國之力,隻能養兩個裝甲師的原因。

    畢竟除了陸軍,南部非洲還有空軍,還有更花錢的海軍,也是僧多粥少。

    呈現在基欽鈉眼前的,除了“豹”式、“輕騎兵”和“短吻鱷”之外,還有各種半履帶牽引車,偵查用裝甲車,運輸裝備物資的運輸車,自行火炮,以及多用途山地車。

    多用途山地車要重點說一說,世界大戰前,尼亞薩蘭汽車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專門用於野外環境的山地車,成為多用途山地車的鼻祖。

    不是威利斯啊,吉普的威利斯要到1941年才出現,這個世界上目前最著名的越野品牌也不是吉普,而是南部非洲的狄賽爾。

    狄賽爾山地車一經推出就廣受好評,它突破了道路和交通的限製,極大拓展了人們的活動空間,跋山涉水幾乎無所不能,世界大戰期間,尤其是在道路交通不便的戰地,山地車得到廣泛應用,世界大戰後衍生出一係列多用途山地車。

    南部非洲軍隊裝備的多用途山地車,在保留出色性能的前提下,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零部件,甚至連車門和頂棚都沒有,前擋風玻璃也是可以放平的,這是為了安放運送傷員的擔架,羅德西亞北部師的官兵甚至把沉重的重機槍和榴彈發射器安裝到多用途山地車上,這樣一來就變成了簡易版本的裝甲車,可以為部隊提供更強的火力支援。

    看著一輛安裝了重機槍的狄賽爾從麵前疾馳而過,基欽鈉忍不住感慨萬千:“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們要是有這樣一支部隊,那麽世界大戰也不會足足打了四年。”

    羅克哈哈大笑,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英國全國的軍車加起來都不到一千輛,就算有,也得養得起才行。

    南部非洲裝甲師這種編製,一名前線作戰人員,背後至少要有三名後勤人員支撐,17800人看上去挺多,真正的一線作戰人員其實沒多少。

    基欽鈉的思維,還停留在步兵集團衝鋒的那個年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