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574 政治素人(2/4)

作者:鯰魚頭字數:8074更新時間:2023-04-19 01:16:13

    這一次杜魯門重提十四點,溫斯頓和戴高樂已經無能為力。

    杜魯門提出的“十四點”,在威爾遜的基礎上又有深入,尤其關於自由貿易和殖民地問題的部分,得到了南部非洲的支持。

    27年前,南部非洲還沒有挑戰英法的能力,加上美國也不行,當時英法的殖民體係還是鐵板一塊,根本無法撬動。

    當時羅克也不是南部非洲首相,沒能力代表南部非洲做出決定。

    現在南部非洲和美國聯手,已經擁有掀翻英國和法國的能力,所以羅克在返回比勒陀利亞之後,明確表示了對“十四點”的支持。

    如果沒有南部非洲的支持,溫斯頓還有信心壓製美國的野心,甚至如果得到南部非洲的配合,溫斯頓有信心將美國重新趕回美洲。

    現在有了南部非洲的支持,溫斯頓獨木難支,他需要一個靠譜的盟友。晅

    然後溫斯頓悲哀的發現,最靠譜的居然是法國。

    “法蘭西和大英帝國,都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也正是因為殖民地輸送的利益,英國和法國才能保持應有的國際地位——現在情況很明顯,有人正取代德國,成為國際秩序的挑戰者,我們無路可退,如果失去海外殖民地,大英帝國和法國,將淪為西班牙,或者意大利一樣的三流國家。”溫斯頓這一次真沒忽悠戴高樂,情況真的就像他說的這樣危險,稍有不慎萬劫不複。

    “首相閣下,情況遠沒你說得那麽嚴重,更何況,我們現在還是盟友呢——”戴高樂陰陽怪氣,不是他沒有意識到,而是英國背後捅刀子的次數太多了,法國也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

    英國是在第二次布爾戰爭後,國力大幅衰弱,再加上德國的威脅,才和法國建立同盟關係。

    這個關係並不牢固,英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派出了遠征軍,但同時也做好了隨時放棄法國,退回英倫三島的準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情況還沒有嚴重到拋棄法國的程度,英國的目的沒有暴露。

    誰都沒想到二戰爆發後,德國的攻擊力那麽強,英國根本沒有兌現承諾,在戰爭開始階段就主動從敦刻爾克撤離,這也成為法國迅速戰敗的重要因素。晅

    如果英國的惡行到此為止,戴高樂也勉強可以接受,他不是個不講理的人,換成是他,他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讓戴高樂對英國徹底失望的,還是英國對自由法國的態度。

    自由法國成立的時候,英國不僅不承認,而且將隨英軍從敦刻爾克撤往英國本土的法軍留在英國本土協助防守,要不是南部非洲出手相助,戴高樂連北非都保不住。

    這樣的英國,戴高樂是萬萬不敢亮出後背的。

    “我知道你和南部非洲人的協議,你也應該知道,我和洛克是好朋友,幾十年的老朋友,我們從布爾戰爭時期就認識了,關係一直持續到現在,可是我們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會影響到南部非洲和大英帝國之間的關係。”溫斯頓公私分明,也希望戴高樂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明辨是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