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2629 抓住那個要逃跑的美國人(3/4)

作者:鯰魚頭字數:8200更新時間:2023-07-05 17:31:16

    不可能不知道,這麽幾百年下來,被西班牙人和美國人禍禍的菲律賓女孩不知道有多少,又有幾個母憑子貴得償所願。

    所以明知道跟美國大兵交朋友這件事有風險,還選擇義無反顧往前衝,那就要承擔風險的後果。

    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麥克阿瑟肯定不會道破,那未免太冷血了點,不符合麥克阿瑟想要的人設。

    所以就譴責那些叛變的菲律賓人。

    “那些女孩難道不是無辜的嗎?”還是有記者不識趣,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窮追不舍。

    這就不是聰明不聰明的問題了,記者們也是人精,當然能看出麥克阿瑟的不耐煩。

    明知道麥克阿瑟不耐煩還繼續追問,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從私人角度上,我同情她們的遭遇――但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我們都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是生活給她們上的最重要的一課。”麥克阿瑟還是不夠敏感,他可能沒想到,他這種輕描淡寫的態度,用記者的筆寫出來,會被歪曲成什麽樣。

    這段時間如果評選全世界最聖母的報紙,那麽必定是《獅城日報》。

    馬尼拉女孩的遭遇,跟《獅城日報》有關係嗎?

    完全沒關係,別說《獅城日報》,即便放大到整個獅城,馬尼拉女孩能起到的警惕作用也有限,因為獅城女孩不會像菲律賓女孩那樣,對美國人充滿幻想。

    美國大兵在獅城,也不敢像在馬尼拉那麽放肆。

    麥克阿瑟說的話,雖然冷酷了點,嚴格說起來並沒有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該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別人身上,即便那個人跟你的關係是負距離。

    《獅城日報》的編輯好像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馬尼拉女孩的悲慘遭遇上。

    菲律賓作為戰地多次易手,受戰爭破壞巨大,菲律賓人的生活本來就很艱難。

    那些被美國大兵拋棄的女孩,如果沒孩子的話,日子還能好過點,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有孩子的女孩,生活就很艱難了,最基本的保障都無法保證,衣不遮體,食不果腹。

    《獅城日報》還是有底線的,人家也不是隻站在道德高度上指責美國人不負責任,真正在報紙上呼籲,為那些馬尼拉女孩籌集資金,改善她們的生活狀況。

    “我們的能力有限,籌集到的資金和物資都不多,隻能短時間內改善那些女孩和孩子們的生活,過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更多的幫助,她們的生活還是會陷入困頓中――”李嘉這段時間大出風頭,她已經成為一家慈善機構的負責人,第一個慈善項目就是對那些女孩和孩子們進行幫助。

    真的是女孩,在李嘉的統計中,那些被始亂終棄的菲律賓女性,絕大多數年齡都不滿20歲,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成年。

    菲律賓對於成年的標準跟南部非洲不一樣,不到20歲結婚很正常。

    即便如此,對未成年人下手,也突破了絕大多數人的道德底線――

    突破的是南部非洲人的道德底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