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史迪威奉召回國(1/2)

作者:姚皖閩字數:4036更新時間:2021-03-25 02:14:59

    史迪威立即向正在第二次魁北克會議上的馬歇爾報告,匯報中國戰區情況,他認為中國各戰區戰況很糟糕,這是蔣介石指揮無能所致,如果繼續讓蔣介石指揮軍隊,後果將不堪設想。

    馬歇爾在驚愕之餘,立即接通了羅斯福辦公室的電話。馬歇爾在向總統匯報中國戰區情況的同時,表述了陸軍部的意見:史迪威已升為上將,他可以作為中國戰區的司令,指揮中國軍隊,以阻止中國戰區的潰敗。

    羅斯福聽以這個消息後,也十分震驚。滇緬印戰場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盟軍勝利已經在望,隻要中、美、英三國協力配合作戰,日軍很快就會在太平洋地區及東南亞地區掛起白旗。他絕不容許破壞盟軍計劃。

    總統當即同意馬歇爾的意見。這位大總統過於激動,連外交禮節都顧不上,忙於9月18日直接給蔣介石發電報:

    “為了防止日本人達到他們在中國的目的,當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增援怒江那裏的中國部隊,並要他們發動攻勢,同時立即授予史迪威將軍指揮你全部軍隊的權力,並不加限製。我現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動將有利於我們作出決定,即保證並增加對華援助......如果再我拖延下去,你們和我們為挽救中國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會前功盡棄。”

    得知這個消息,史迪威的狂喜之情溢於言表,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花生米投槍擊中了這個小人物的太陽穴,並且穿透了他。真幹淨利索,他除了臉色發青,說不出一句話來,眼睛一眨不眨。”

    史迪威是職業軍人,對看不慣的事情直言不諱,不喜歡官僚主義的繁文縟節和裝腔作勢;而蔣介石則正好相反,他愛慕虛榮,注重含蓄,強調上下尊卑,有著極強的“身份意識”。於是,史迪威與蔣介石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赴華工作不久,史迪威就視蔣介石為“一個無知、專橫、頑固不化的人”,在朋友中輕蔑地稱蔣為“花生米”(意即笨蛋、小人物)。同時他還看不慣國民黨政 府的腐敗和獨裁,說國民黨政 府的獨裁和德國納粹的獨裁一樣,都是“強盜行徑”。當然,蔣介石也很討厭這個美國人。

    除了性格差異之外,兩人的工作目標也根本不同。史迪威關心軍事問題,要對“美國對中國政 府援助的效力”負責,同時要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以促進抗日戰爭的勝利。他認為,國民黨軍隊處在令人絕望的狀態,因此建議裁軍一半,並撤掉不稱職的軍官,同時由美國來訓練和裝備首批30個師,最後達到100個精銳師的規模。他還建議改變軍事物資運輸隻依賴駝峰航線的狀況,認為隻有開辟一條經緬甸的陸上運輸線,才能保障軍事物資的充足,以打敗日軍。

    但在蔣介石看來,史迪威的建議十分討厭。因為改編軍隊將打破中國政治力量的平衡,不利於蔣介石和國民黨政 府的“統治”。如果按照史迪威的主張去做,軍權很有可能落入蔣介石的政敵—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手。另外,到了抗戰相持階段,國民黨政 府一直消極抗日,因為蔣介石認為,盟國參戰後,中國戰勝日本是肯定的,但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角逐尚屬未定之局,所以他的首要任務是保存軍事實力和加強自己的權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