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1章 久違的歡樂(1/2)

作者:白衣先生字數:4188更新時間:2021-03-25 02:17:07

    我向周圍看了看,這些建築有些讓我吃驚喝感歎,不僅感覺這些古香古色的房子結構都是那麽巧妙,而這樣的設計簡直是巧奪天工。

    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麵既通風幹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簷”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不免讓人暗自咂舌。

    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幹燥、防潮,是居室;下層關牲口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麵作火炕,後麵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杆。而我們被接待到的這一家恰好是那種大戶人家住的,很是寬敞,大家都呆在一起,感覺很是其樂融融。

    有的吊腳樓為三層建築,除了屋頂蓋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鑿眼,柱與柱之間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連在一起,盡管不用一個鐵釘也十分堅固。房子四周還有吊樓,樓簷翹角上翻如展翼欲飛。房子四壁用杉木板開槽密鑲,講究得裏裏外外都塗上桐油又幹淨又亮堂。底層不宜住人,是用來飼養家禽,放置農具和重物的。

    這裏的主人又領著我們去了二樓,這第二層是飲食起居的地方,內設臥室,外人一般都不入內。但是,主人特別熱情,就將我們安排在了這裏,將我們當做自家人來看了。臥室的外麵是堂屋,那裏設有火塘,一家人就圍著火塘吃飯,這裏寬敞方便。由於有窗,所以明亮,光線充足通風也好,家人多在此做手工活和休息,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堂屋的另一側有一道與其相連的寬寬的走廊,廊外設有半人高的欄杆,內有一大排長凳,家人常居於此休息,我還看見了一位媽媽正在此打扮女兒。

    緊接著,主人又帶我們去了第三層,這第三層就顯得比較清靜了,但是這第三層透風幹燥,十分寬敞,除作居室外,還隔出小間用作儲糧和存物。

    據這寨子的主人說,按他們自己的傳統,祖宗聖靈的神龕是設在二樓的中柱腳。苗族人民認為在吊腳樓裏有祖先的聖靈日夜庇蔭,闔家方能興旺發達,人人皆可健康平安。樓的板壁用刨光的杉木板封裝。每間的窗欞子用木條拚成形狀不同的圖案。各間的房門均為獨扇,惟有堂屋大門為兩扇。富裕人家還在大門上刻有龍鳳浮雕。大門上方,兩頭安裝有兩個門當木雕,門當的另一頭成牛角,俗稱“打門錘”。

    我們來到的這家子裏,還算是比較富有的,男女老幼都是喜笑顏開的,看上去十分幸福和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