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一章 情勢突變回程急(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10762更新時間:2019-03-21 07:56:45

    李秘和吳惟忠正要往杭州府去,到張家走一趟,李秘惹了範重賢也隻是無心之舉,沒想到這紈絝子竟然把自家老子,布政使司的範榮寬給搬了出來。

    這範榮寬雖然與吳惟忠言笑晏晏,但若你掉以輕心,隻怕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

    範榮寬提出讓李秘協助查案,也並不是甚麽值得意外的事情,因為古時官場辦差,都有比限,也就是,都有時間約束,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任務,第一次罰銀子,第二次打屁股,懲處也是越來越嚴厲。

    豈不見古代經常會出現一些冤假錯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比限的製度。

    因為有了這個製度,官吏們的壓力會非常大,古時的刑偵技術又落後,無法獲取更多的客觀證據,但古時辦案卻充滿了主觀性,而且口供為王。

    也就是,隻要有了口供,隻要有人認罪,即便沒有找到證據,也足以進行判決。

    所以這些個官吏們為了完成任務,自然就會製造一些冤假錯案,偏生這種冤假錯案的製造成本也是極低的。

    古時罪犯的案子也需要層層上報,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審視,最終才能定案。

    而且判決死刑的權利並不在地方,縣官隻有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才能自行決斷,故意傷人或者其他大案要案,需要按察提刑使司來決斷,甚至於三司會審,到了刑部才能核定死刑。

    古時交通部便利,信息傳遞也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所以一般會在固定的時間,或者不定期,對死刑進行集中處決,這個時間段一般會放在秋,所以也叫做秋決,百姓們俗稱秋後問斬。

    也就是,地方牢房裏頭,會關著很多等待審判的犯人,官吏們隻需要給他們一點好處,一樁罪名也是死,兩樁三樁十八樁也都同樣是死,冒名頂替一下又如何?

    這也隻是其中一種情形,許多冤假錯案都是官吏一手製造出來的,為的就是避免這個比限。

    範榮寬讓李秘協助調查,分明是看不起李秘的本事,若李秘查不出案子來,即便他是外地捕快,隻是協助調查,而並非此案主理,吳惟忠臉上也掛不住,讓李秘當眾出出醜,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再了,範榮寬的主要目的還是阻止他們去杭州,隻有讓李秘繼續留在嘉興府,他才能好好整治這個大言不慚的下作人,若李秘跑到杭州去,又有吳惟忠跟著,他還如何給兒子出氣?

    吳惟忠自然知道範榮寬的打算,也知道李秘隻是個捕快,而範榮寬是布政使,李秘想要拒絕也不成,但李秘是自家徒弟,他這個當師父的,又豈能不回護徒弟?

    “賢弟笑了,他一個捕快,又能做些甚麽,能驚動賢弟這個藩台的,都是大案要案,自有理刑館和提刑司來操持,若連這兩個衙門都處置不了,李秘又能做些什麽?”

    吳惟忠得合情合理,算是把路子給堵死了,然而範榮寬卻嗬嗬一笑道。

    “吳賢兄隻怕還不知道你這徒兒的本事,他在蘇州府眼下可是炙手可熱,接連破了凶案不,還拔了蘿卜帶出泥,牽出了倭寇細作,蘇州城風起雲湧,可都是你這位寶貝徒弟的傑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