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營邊軍矛盾起(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10388更新時間:2019-03-21 07:58:21

    朱常洛是親征皇子,自是住進了三屯營鎮府的總兵府,張守愚也不敢怠慢。

    黃輝乃是朱常洛的侍講,既是老師,其實也是“保姆”,日常規矩都要照辦,有他操持著,這些糙軍漢也沒甚麽大的失禮之處。

    因為皇帝犒賞三軍,整個三屯營都歡騰起來,李秘等人也終於是見識到這座軍鎮的神奇魅力。

    這些邊軍和邊民彪悍且豪爽,直來直往,或許會為了半杯酒而大打出手,打完再喝過,酒醒了也就忘了。

    這裏便不得不提一下大明朝的軍戶製度了。

    大明是屯田製,簡單來就是朝廷把土地交給軍戶,平時種地,冬季訓練,戰時就可以上戰場了。

    這些軍戶大概有幾個來源,一是最早追隨朱元璋的那一批,叫做從征軍,第二種叫歸附軍,顧名思義就是歸附明朝的,裏頭主要是元朝投降過來的叛軍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士兵。

    第三種則是配軍,也就是被發配充軍的官吏或者軍民,第四種是垛集軍,也就是從平民之中征兵,也是大明朝軍士的主要來源。

    一旦參軍,便成為軍戶,而且軍戶是世襲的,也就是,你老子是兵,你就是兵,你的兒孫也是兵,隻要大明朝不滅,你家世代都是兵。

    軍戶在當時社會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不能從商或者參加科考,否則也不會將充軍當成犯罪官吏的懲罰手段之一了。

    朝廷把土地交給軍戶,或者讓軍戶去開墾荒地,而後給朝廷繳納糧稅,這些糧稅,也是大明朝的主要財政來源。

    不過大明朝的稅收很重,軍戶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每個軍戶都必須出一人當兵,  叫做正丁,正丁死了之後便由次丁補上,次丁也無法入伍,就讓餘丁補上。

    朝廷對這些軍戶的盤剝非常嚴重,以至於軍戶都以脫離軍籍為榮,為此還出現了大量的逃難軍戶,寧可拋棄這個出身,成為流民,或者落草為寇,也不願意當兵。

    就比如薊鎮這個地方,防守的邊牆大概有兩千華裏這麽長,可嘉靖年間的一次徹查,才發現兩萬多軍戶已經逃走了大半。

    軍戶逃難之後,主將正好瞞報,用來吃空餉之類的,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逃走的越來越多,空缺就越大,將領們吃的空餉就更多。

    朝廷對此不滿,就要剝削,到頭來還是欺壓到軍戶的頭上,軍戶不堪重負,又會逃走。

    也虧得戚繼光治軍有方,眼下整個薊鎮防線擁兵十萬,軍戶的日子也好過了不少。

    蓋因戚繼光與其他將領不同,他除了是軍事家之外,更是兵法家和武器大師!

    他雇傭軍戶來加厚城牆,修造防禦的敵台,單是薊鎮就修建了五千多座的敵台,更漫提三屯營等要塞之地,防禦工事的修建就更是頻繁。

    他會給應征的軍戶物質上的補償,或者以勞役頂替糧稅,軍戶種的糧食不用上繳,應征去做工還有錢可以領,日子自然好過了些,也就不需要再逃跑了。

    縱觀大明,終其一朝,農民起義和各地叛亂從未停歇,是因為朱元璋就是靠起義才得來的下,你是造反才當上的皇帝,那麽我造反的時候你就不能怪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