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六十一章 窮途末路仍理智(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10836更新時間:2019-03-21 07:58:47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法醫們能夠通過創口的形狀和形態,來判斷凶器的一些細節。

    不同的凶器會留下不同的創口,無論是切創還是砍創或者是刺創,就比如刺創,通過創口的形狀可以判斷凶器的形狀,通過創口的深度,可以大概推斷出凶器的長度等等。

    打個比方,如果刺創的傷口呈現長三角形,可以說明是單刃銳器,如果是倒水滴形,非但可以說明是單刃銳器,還能推測出這單刃銳器是厚背的,而創口呈現兩頭窄中間寬的紡錘形或者棱形,則說明是匕首或者長劍之類的雙刃銳器。

    船艙裏的受害者們並未出現刺創口,身上創口大多是砍創,而且李秘還發現,這些人的手臂等部位,沒有出現甚麽防禦傷。

    這也就意味著,凶手與受害人差距太大,受害人根本無力抵抗,連防禦傷都沒來得及留下,就被凶手砍死了!

    而且創口集中於頸部頭部等要害之處,往往是一擊斃命,足見凶手果決狠辣,經驗豐富,毫無憐憫之心!

    “這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職業殺手,慣用左手刀,刀器弧度比較大,應該是一柄彎刀。”李秘蹲在屍體邊上查看了許久,才緩緩開口道。

    “刀器劈砍之時,收刀的時候往往會在創角留下拖刀形成的切割痕跡,這些屍體傷口的切創比較明顯,創口中間深兩邊淺,拖刀痕跡太長,都說明所用乃是彎刀,而創口方向角度與生理體位的對比便可知道,他慣用左手刀。”

    李秘習慣性地向小夥伴們解釋著,這一路追蹤周瑜,與其說是這些小夥伴協助李秘,不如說是李秘在將自己的本事傳授給他們。

    也正因此,劉知北和索長生等人也在解析諸多實例的過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聽得李秘的解說,劉知北也努力搜索記憶。

    “朝廷嚴禁兵械,行走江湖的鏢師等,刀劍銳器大多有備案,雖說不少人私自打造和使用兵器,甚至有不少奇異的兵器,但數得上號的卻是不多。”

    “朝廷對佩劍的管製倒是不嚴,但劍術想要有所成,沒個十年八年是不行的,大多佩劍的,都隻是為了瀟灑好看罷了……”

    “刀器簡單易學,有一把子力氣就能砍人,江湖人士最是慣熟,但無論如何,彎刀這種東西,都不是中原人士能用的,會不會是倭刀?”

    “不太可能是倭刀。”李秘搖了搖頭,指著那創口道:“若是倭刀,必然很長,回旋和連續出刀的速度會受到影響,這裏人太多,一窩蜂逃散,他不可能如此迅捷就解決戰鬥,而且倭刀很薄,雖然使用了包鋼技術,但刀背還是很薄的,但這些創口太寬,應該不是倭刀。”

    李秘想了想,便抽出猿飛佐助的刃刀來,一邊解說一邊演示:“從創口和牆上鮮血噴濺的痕跡來看,此人招式大開大合,出刀肆無忌憚,收刀卻很果決,更像是北方的風格……”

    “北方的風格?”劉知北摸著胡子,沉思了片刻,而後皺眉道:“先前順風社為了繞過朝廷,偷渡倭國,協助許儀後義士,派遣咱們幾個到遼東去探路,我倒是見過一些北方的武林人士,若說刀手,建州女真部倒是不少,而且用的都是彎刀……”

    “建州女真?”李秘也有些謹慎,此時努爾哈赤還沒有建立後金,但他憑借著祖輩留下來的十三甲,趁著大明朝援朝抗倭,已經相繼兼並了海西四部,收拾了東海女真,甚至創建了八旗製度,不過他仍舊承襲了大明朝封的指揮使官銜,還不敢稱王稱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